狐奔鼠窜 【hú bēn shǔ cuàn】
褒贬贬义
结构并列
组合abcd
# 基本释义
基本:像狐狸和老鼠那样东逃西窜。形容狼狈逃窜的样子。
狐:哺乳动物的一属,形状略像狼。毛赤黄色,性狡猾多疑,遇见攻击时肛门放出臭气,乘机逃跑。皮可做衣服(通称“狐狸”)。
奔:急走,跑。
鼠:哺乳动物的一科,门齿终生持续生长,常借啮物以磨短,繁殖迅速,种类甚多,有的能传播鼠疫等病原,并为害农林草原,盗食粮食,破坏贮藏物、建筑物等(俗称“耗子”)。
窜:乱跑,逃走(用于敌军、匪徒、野兽等)。
# 例句
1、在警方的严密包围下,犯罪团伙成员们无处可逃,只能狐奔鼠窜地在巷子里四散奔逃。
2、战争结束后,那些曾经欺压百姓的恶霸们知道自己的末日来临,一个个都像丧家之犬,狐奔鼠窜地逃离了他们曾经的领地。
# 成语故事
南北朝时期,豫州是后魏与宋国的边境,边境百姓深受战争之苦,两边的盗贼趁着战乱窜到对方境内烧杀抢掠无恶不作。魏刺史北井侯库辰树兰责怪宋打击盗贼不力,宋刺史南平王刘铄则认为是宋征讨盗贼,他们才狐奔鼠窜逃到魏方寻求保护的。
# 出处
顷诛讨蛮髦,事止畿服,或有狐奔鼠窜,逃首北境,而辄便苞纳,待之若旧,资其粮仗,纵为寇贼。
南朝梁刘铄《宋书·索虏传》九五
# 引证
1、诸部士卒,俱各狐奔鼠窜退去。
明郭勋《英烈传》第二一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