瞋目张胆 【chēn mù zhāng dǎn】
褒贬贬义
结构并列
组合abcd
# 基本释义
基本:形容有胆有识,敢作敢为。
古义:原比喻不惧怕困难,大胆去做。
今义:现也比喻恶人做坏事胆子大,无所顾忌。
# 例句
1、在那个混乱的时代,他瞋目张胆地站出来,揭露了当权者的腐败行径,虽然遭受了无数次的打压,但他的正义之心从未改变。
2、他在课堂上瞋目张胆地挑战老师的观点,虽然引起了不小的争议,但也激发了同学们的思辨精神,使课堂变得更加活跃。
# 成语故事
秦朝末年,社会动荡不安,百姓饱受战乱之苦,农民们纷纷挺身而出,举起了反抗秦朝暴政的旗帜。其中,陈胜的起义尤为引人注目,声势浩大。张耳和陈馀选择投奔陈胜,他们激情满怀地表达了对陈胜的敬仰:“现今秦朝肆意侵略他国领土,毁灭了国家的根基,断绝了百姓的子孙后代,无情地压迫人民,掠夺他们的财富。然而,将军陈胜,您却能够瞋目张胆,不惧生死,勇敢地站出来反抗秦朝的暴政,为百姓铲除这个祸害。”这个故事中的“瞋目张胆”后来逐渐演变成了我们今天所熟知的“明目张胆”。最初,这个词语是用来赞扬那些有胆识、敢于担当的人,而现在则更多用来形容那些公然无视规则,肆无忌惮地做出坏事的人。
# 出处
将军瞋目张胆,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。
西汉司马迁等《史记·陈余列传》
# 引证
1、昔大齐之雄,三晋之士,尝胆与瞋目张胆,分别此矣。
三国魏阮籍《达庄论》
2、今将军瞋目张胆,万死不顾一生,为天下驱除残贼,真是绝大的义举。
近代蔡东藩《前汉演义》第一〇回
3、将军(陈涉)瞋目张胆,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,为天下除残也。
西汉司马迁《史记·张耳传》八九
4、王执锐披坚,瞋目张胆,令如时雨,势若疾雷,横金鼓以指妖巢,挥羽扇而荡强寇。
唐杨凝式《大唐故天下兵马都元帅尚父吴越国王谥武肃神道碑铭序》
5、将军瞋目张胆,出万死不顾之计,为天下除残。
东汉班固等《汉书》三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