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目张胆 【míng mù zhāng dǎn】
褒贬贬义
结构并列
组合abcd
# 基本释义
基本:形容有胆识,伸张正义而无所畏惧。也形容公开作恶,无所畏惧。
# 例句
1、他明目张胆地偷走了别人的钱包,完全不顾及周围的目光和法律的制裁。
2、公司内部的某些人明目张胆地侵占公司资产,这种行为严重损害了公司的利益。
3、虽然法律明令禁止,但仍有不法分子明目张胆地贩卖野生动物,这种行为必须受到严厉打击。
# 成语故事
宋朝时候有一个叫刘安世的人,字器之,考中进士后,由于学识渊博,因此深受宋王宠信。他性情耿直,非常讲信义,对事物的见解又相当精辟,不久,被宋王任命为谏议大夫。这是一个非常显赫的官职,该职负有批评皇帝言行的重任。刘安世被任命为谏议大夫之后,立即回家对他的母亲说:“宋王不因我的无能而摒弃我,反而委我做谏议大夫;儿子自知没有什么能力,但皇命不可更改,无法推辞,唯有好好的尽做臣子的责任,时时提醒皇上。毫不畏避的对待自己的职责,才是我应该做的事。今后侍奉母亲恐将有所怠慢,务请母亲原谅我!”刘安世做了谏议大夫后,果然耿直进谏,满朝文武都对他敬佩,当时有“殿上虎卒”的美誉。
# 出处
将军瞋目张胆,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,为天下除残也。
西汉司马迁《史记·张耳传》八九
# 引证
1、今日之事,明目张胆为六军之首,宁忠臣而死,不无赖而生矣。
唐房玄龄等《晋书·王敦传》
2、不然,投山窜海,转死沟壑,岂能明目张胆,托书自陈耶?
唐李白《上安州裴长史书》
3、大丈夫既与同心之友谈天下政事,若不明目张胆倾吐一番,又何取其能担当天下事,为识时务之俊杰哉!
明许仲琳《封神演义》八五回
4、臣私自愤懑,急欲明目张胆,为我皇上陈之。
清魏秀仁《花月痕》四六回
5、臣下僭逆,有明目张胆显为负逆者。
元脱脱等《宋史·胡宏传》
6、至该省官吏、幕友、长随人等,敢于勾通一气,将国家正帑任意侵吞,明目张胆,毫无忌惮。
清王先谦《东华续录·嘉庆二十二》
7、日本人占领香港已经半个月了,但顺民们所期求的“安全”,还离得很远。天一黑,小偷就公然横行,明目张胆破门而入。
现代茅盾《脱险杂记》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