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祥驿站成语大全 探索中华文化瑰宝,学习精妙成语,传承千年智慧

您当前的位置: 成语大全 >  成语“三十六计,走为上计”详细解释

三十六计,走为上计 【sān shí liù jì , zǒu wéi shàng jì】朗读

褒贬中性 结构复句 组合复句式成语

# 基本释义

基本:指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,没有别的好办法,只能出走。

三十六计:古代把用兵打仗的计策总结为三十六计。
走:逃跑。
为:是。
上计:指高明的计策。

# 易错

注意"走为上计"的"为"读wéi,是二声。

# 提示

用于劝说词。

# 例句

1、面对敌人猛烈的攻击,我军形势岌岌可危,指挥官果断下令撤退,毕竟三十六计,走为上计
2、在这个困境中,我们似乎已经没有其他的选择,只能选择三十六计,走为上计,寻找新的机会和出路。

# 成语故事

此典出自《资治通鉴·齐纪七》:“是时上疾已笃,敬则仓猝东起,朝廷震惧。太子宝卷使人上屋,望见征虏亭失火,谓敬则至,急装欲起。敬则闻之,喜曰:“檀公三十六策,走为上策,计汝父子唯有走耳!”盖时人讥檀道济避魏之语也。敬则之来,声势甚盛,裁少日而败。” 王敬则为南朝齐高帝萧道成取得皇位立下汗马功劳,受到众人的敬重。萧道成死后,武帝继位,武帝死后昭业继位。不久,萧鸾采取阴谋手段杀死昭业和他的弟弟昭文,自己篡得帝位,号称明帝。萧鸾登上皇帝宝座,担心兄弟和后辈要推翻他,便残忍地杀掉了萧道成的二三十个儿孙。一些老臣旧将也被他除掉。王敬则也是被猜忌的对象。萧鸾虽然表面上对王敬则很尊敬,给他优厚的待遇,内心却处处防备他,派人监视他。当时王敬则任会稽太守,离朝廷远,萧鸾极不放心。 一天,萧鸾把王敬则在京都的儿子王仲雄叫来,递给他一把焦尾琴,说:“我听说你琴弹得好,请你试一下吧!” 王仲雄调准琴弦,边弹边唱,唱了一首民歌,歌词是:“常叹负情依,郎今果行许……君行不净心,那得恶人题!” 萧鸾听了这个曲子,心里更加怀疑,忙派张瑰为平东将军、吴郡太守,领兵秘密监视着王敬则。王敬则听到这个消息,恼羞成怒,当即起兵叛变,领兵向京都建康进发。王敬则的一万兵马渡过钱塘江,打败张瑰的两千守兵,张瑰吓得逃跑了。跟随王敬则的百姓有十几万人,他们手拿铁锹、锄头,占领沿途各县,杀掉县令,直逼京口。 萧鸾正生病卧床,听说王敬则起兵反叛朝廷,非常惊骇,满朝文武大臣全都吓得失魂落魄。萧鸾的儿子萧宝卷叫人爬上房顶了望,看见征虏亭上火光冲天,以为叛军已经到来,萧宝卷吓得连衣服都顾不上换就要逃跑。这件事传到王敬则耳朵里,他得意地说:“嘿嘿,三十六计,走为上计,我料他萧鸾父子唯有逃跑这条路啦……” 可是不久,王敬则因寡不敌众,军队又被河水所阻,遭到失败,他自己也被守军杀死。 古代兵法所说的三十六计,是: 第一套胜战计:瞒天过海、围魏救赵、借刀杀人、以逸待劳、趁火打劫、声东击西。 第二套敌战计:无中生有、暗渡陈仓、隔岸观火、笑里藏刀、李代桃僵、顺手牵羊。 第三套攻战计:打草惊蛇、借尸还魂、调虎离山、欲擒故纵、抛砖引玉、擒先擒王。 第四套混战计:釜底抽薪、浑水摸鱼、金蝉脱壳、关门捉贼、远交近攻、假途伐虢。 第五套并战计:偷梁换柱、指桑骂槐、假痴不癫、上屋抽梯、树上开花、反客为主。 第六套败敌计:美人计、空城计、反间计、苦肉计、连环计、走为上。

# 近义词

走为上计
走为上策
走为上着
三十六着,走为上着

# 反义词

坐以待毙
坐而待毙

# 同义异形

三十六着,走为上着
走为上计
走为上策
走为上着

# 引证

1、檀弓三十六策,走是上计。

南朝梁萧子显《南齐书·王敬则传》

2、若是再来讨债时节,教我怎生见他?常言道的好:“三十六计,走为上计”。

元关汉卿《窦娥冤》第二折

3、自然三十六计,走为上计。难道还回铁道学堂去自投罗网吗?

现代李劼人《大波》第二部第二章

4、本想再为盘桓两天,看这光景,恐无谓的纠缠要越逼越紧了。三十六计,走为上计。

近代刘鹗《老残游记》四回

5、三十六计,走为上计!你赶快跳出这圈子!

现代茅盾《腐蚀·二月二日深夜》

6、渊材曰:“三十六计,走为上计。”

宋惠洪《冷斋夜话》卷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