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诺千金 【yī nuò qiān jīn】
褒贬褒义
结构偏正
组合偏正式成语
# 基本释义
基本: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。
比喻:比喻说话算数,极有信用。
今义:后用“一诺千金”形容说话极讲信用。
一:数名,最小的正整数。
诺:答应,允许。
千:喻极多。
金:钱。
# 例句
1、他是一个一诺千金的人,一旦承诺了,就会竭尽全力去实现。
2、在商界,他的声誉非常好,因为他总是一诺千金,从不食言。
3、她的诚信让人敬佩,因为她总是能够做到一诺千金,即使面对再大的困难。
# 成语故事
“一诺千金”说明诺言的重要,并表示对别人诺言的尊重和信任。
此典出自《史记·季布栾布列传》:“曹丘至,即揖季布曰:‘楚人谚曰:“得黄金百斤,不如得季布一诺。”足下何以得此声于梁楚间哉?’”
秦末有一个叫季布的人,性情耿直,东于助人,凡是他答应过的事情,无论如何,他都会做好。因此,受到当时很多人的称赞。《史记》在写到关于他的生平时,说他在项羽部下带兵时,曾多次打败刘邦。项羽被困自杀后,刘邦做了皇帝(汉高祖),就悬赏缉拿他。后来因为朱家说动汝阴侯滕公(夏侯婴)转请刘邦撤消了对他的通缉令,并封他做郎中官,不久又改做河东守。
当时有一个曹邱生,是季布的同乡(楚人),喜欢结交有权势的官员,借以夸耀自己。听说季布又做了大官,特地请窦长君写信介绍求见。窦长君拒绝不了他,便答应了。然而季布一见到曹邱生,便露出厌恶的神情。曹邱生却拱手惊喜地说:“我听到楚人说过:‘即使得到黄金百斤,也抵不上季布一诺。’”
# 出处
得黄金百斤,不如得季布一诺。
西汉司马迁《史记·季布栾布列传》
# 引证
1、夫人而诚一诺千金,更无食言也者。
元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二本第二折金圣叹批
2、一诺许他人,千金双错刀。
唐李白《叙旧赠江阳宰陆调》诗
3、我从来一诺似千金重,便将我送上刀山与剑峰,断不做有始无终。
元纪君祥《赵氏孤儿》第二折
4、姑娘纵然不便一诺千金,一定是两心相印。
近代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二五回
5、少年侠气,交结五都雄。肝胆洞,毛发耸,立谈中,死生同,一诺千金重。
宋贺铸《六州歌头》词
6、既承张兄不弃,肯俯就延秀,弟当执柯。古人一诺千金,游移不得。
清天花才子《快心编三集》五回
7、一诺千金,以命承诺,舍身取义,义不容辞——这些中国文明中的有力的格言,都是经过了志士的鲜血浇灌以后,才如同淬火之后的铁,如同沉水之后的石一样,铸入了中国的精神。
当代张承志《清洁的精神》
8、大王真是一诺千金,说过的话,决不翻悔,臣深受感动。
当代王丕震《秦始皇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