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:指前后言行自相矛盾,反复无常。
比喻:比喻言行前后矛盾,反复无常。
古义:原指你怎样对待人家,人家就会怎样对待你。
今义:后多用来指反复无常,言行前后自相矛盾。
出乎尔者;反乎尔者也。
战国孟子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
1、阴阳之理,大抵不异,为善为恶,出尔反尔,天网恢恢,疏而不漏。
宋范仲淹《窦谏议录》
2、惠之大师泰山北斗,不可出尔反尔。
现代吴欢《画圣》二集
3、《文告》已经发了半个多月,可他还是赖在总统的位置上,不肯滚蛋。可见他这个无赖,是一句真话也没有的,言而无信,出尔反尔。
近现代顾笑言等《李宗仁归来》第三章
4、王振窃柄已久,则此举必当谏止。乃以白简助其焰,未一年而身亦撄此罚矣,岂贞出尔反尔哉!
明沈德符《万历野获编·国学儒臣荷校》
5、任夫人道:“廖宦图诈,妾身久知。但十日之限,系彼自立;限内既有人出官,彼亦难出尔反尔。”
清夏敬渠《野叟曝言》五五回
6、何守礼说:“那好。既然你认为容易理解,就说说看:胡杏为什么要出尔反尔——后语不对前言?”
现代欧阳山《三家巷》一八〇
7、宫保说:“前日捧读大札,不料玉守残酷如此,实是兄弟之罪,将来总当设法。但目下不敢出尔反尔,似非对君父之道。”
近代刘鹗《老残游记》第十九回
8、一要赔偿兵费;二要废去旧约;凡贵国所以待敝国的苛例,一一施之于贵国,此之谓出尔反尔。
清洪楝园《后南柯·立约》
9、他肯让自然极好;倘若不肯,也只好由他,我不能做出尔反尔的事。
清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五九回
10、贵国大王已经应允下来。当时并不见相国拔剑相待,今天却在我们背后出尔反尔,动起手来。
现代曹禺等《胆剑篇》第一幕
11、(百姓)既被其害,无从表白申诉,而又愁苦无聊,安得不愤懑切齿,为盗为乱,思欲得当,以为出尔反尔之计?
明朱之瑜《朱舜水集·一·中原阳九述略·致虏之由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