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祥驿站成语大全 探索中华文化瑰宝,学习精妙成语,传承千年智慧

您当前的位置: 成语大全 >  成语“出尔反尔”详细解释

出尔反尔 【chū ěr fǎn ěr】朗读

褒贬贬义 结构并列 组合abcb

# 基本释义

基本:指前后言行自相矛盾,反复无常。

比喻:比喻言行前后矛盾,反复无常。

古义:原指你怎样对待人家,人家就会怎样对待你。

今义:后多用来指反复无常,言行前后自相矛盾。

出:指说出、做出或表现出某种态度、承诺或行为。
尔:你,你的。
反:是指与之前相反或不同,但它更具体地指的是违背、反转或改变之前所说的话或所做的承诺。

# 提示

用于责备反复无常。

# 例句

1、他昨天还信誓旦旦地说要辞职去创业,今天却又改变了主意,真是出尔反尔,让人难以信任他的承诺。
2、政府之前承诺会降低税收,但现在却宣布增加某些税项,这种出尔反尔的做法引起了公众的强烈不满。
3、在商业谈判中,对方一开始同意了我们的条件,后来却突然反悔,这种出尔反尔的行为严重破坏了双方的信任基础。

# 成语故事

邹国与鲁国发生殴斗,邹国吃了亏。邹穆公就去请教孟子:“在这次争斗中我的官吏死了三十三人,老百姓坐视不救,一个也没有死。我们杀他们,但他们是杀不完的;要不杀他们,他们确实是太可恨。你看怎么办是好呢?”孟子回答说:“在那荒年的日子里, 你的老百姓是怎样的呢? 老弱病残的,饿死在山沟里,年青力壮的, 就四出逃荒, 人数有好几千。你的仓库里不是没有粮食,国库里不是没有钱财。可你的官吏既不向你报告灾情,也不赈济难民。这不就是残害老百姓吗?曾子说过,做人君要戒而又戒的是: 你怎么对待老百姓, 老百姓也会怎么样对待你。你就不要计较老百姓的过失了。

# 近义词

朝三暮四
反复无常
言而无信
翻云覆雨
自食其言
食言而肥
言而不信
三反四覆
出乎反乎

# 反义词

说一不二
言而有信
始终不渝
言行一致
一言为定
一诺千金
言出必行
诚实守信
信守承诺

# 同义异形

出乎反乎

# 出处

出乎尔者;反乎尔者也。

战国孟子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

# 引证

1、阴阳之理,大抵不异,为善为恶,出尔反尔,天网恢恢,疏而不漏。

宋范仲淹《窦谏议录》

2、惠之大师泰山北斗,不可出尔反尔。

现代吴欢《画圣》二集

3、《文告》已经发了半个多月,可他还是赖在总统的位置上,不肯滚蛋。可见他这个无赖,是一句真话也没有的,言而无信,出尔反尔。

近现代顾笑言等《李宗仁归来》第三章

4、王振窃柄已久,则此举必当谏止。乃以白简助其焰,未一年而身亦撄此罚矣,岂贞出尔反尔哉!

明沈德符《万历野获编·国学儒臣荷校》

5、任夫人道:“廖宦图诈,妾身久知。但十日之限,系彼自立;限内既有人出官,彼亦难出尔反尔。”

清夏敬渠《野叟曝言》五五回

6、何守礼说:“那好。既然你认为容易理解,就说说看:胡杏为什么要出尔反尔——后语不对前言?”

现代欧阳山《三家巷》一八〇

7、宫保说:“前日捧读大札,不料玉守残酷如此,实是兄弟之罪,将来总当设法。但目下不敢出尔反尔,似非对君父之道。”

近代刘鹗《老残游记》第十九回

8、一要赔偿兵费;二要废去旧约;凡贵国所以待敝国的苛例,一一施之于贵国,此之谓出尔反尔。

清洪楝园《后南柯·立约》

9、他肯让自然极好;倘若不肯,也只好由他,我不能做出尔反尔的事。

清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五九回

10、贵国大王已经应允下来。当时并不见相国拔剑相待,今天却在我们背后出尔反尔,动起手来。

现代曹禺等《胆剑篇》第一幕

11、(百姓)既被其害,无从表白申诉,而又愁苦无聊,安得不愤懑切齿,为盗为乱,思欲得当,以为出尔反尔之计?

明朱之瑜《朱舜水集·一·中原阳九述略·致虏之由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