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祥驿站成语大全 探索中华文化瑰宝,学习精妙成语,传承千年智慧

您当前的位置: 成语大全 >  成语“粗识之无”详细解释

粗识之无 【cū shí zhī wú】朗读

组合abcd

# 基本释义

基本:指大致认识几个字。

粗识:略知。
之:一样的。
无:一样的。

# 例句

1、他对古籍的研究只是粗识之无,因此无法深入探讨其中的深层含义。

# 成语故事

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写给友人的信中,说到自己六、七个月大时,即能辨别“之”、“无”二字。后世便以“之”、“无”比喻极浅显易懂的字,如:“略识之无”、“粗识之无”、“稍识之无”、“仅识之无”等,都指识字不多,学问不高之意,而“不识之无”则用来比喻不识字或毫无学问。

# 近义词

略识之无

# 出处

儿乃秦淮旧人张喜林蒙公等见招,无可回避。但儿粗识之无,不通文艺。

清雪樵居士《秦淮闻见录·闻周介轩述壬午秋闱》

# 引证

1、现在女学尚未发达,所有当选的女官,统不过粗识之无。

近代蔡东藩、许廑父《民国演义》

2、迹干贼生平,特一粗识之无之一庸妄男子耳,即在贼中,亦不过掉弄文字以自矜异,与夺地覆城之悍党较,其罪尚可末灭,徒以位列伪王,分居寇族,妄思僭逆,遂陷大戮。使其戢影潜踪,自匿穷荒遐岛之中,则虽至今存可也。

清王韬《园笔乘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