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祥驿站成语大全 探索中华文化瑰宝,学习精妙成语,传承千年智慧

您当前的位置: 成语大全 >  成语“略识之无”详细解释

略识之无 【lüè shí zhī wú】朗读

褒贬中性 结构动宾 组合abcd

# 基本释义

基本:形容识字不多。

今义:后遂称稍为认得几个字,读过几天书的人为“略识之无”。

略:副词,略微。
识:认识。
之无:“之”和“无”两个字。

# 提示

有时也用于自谦。

# 例句

1、虽然我对外语只是略识之无,但我相信只要我努力学习,一定能够掌握这门语言。

# 成语故事

唐朝诗人白居易在其致好友元稹的一封长信里,这样深情地回顾了自己的童年记忆:“我尚在襁褓之中,约莫六七月大时,乳母便时常抱我在书屏前嬉戏。那时,她偶尔会指着屏上的‘无’字与‘之’字给我看。虽我尚不能言语,但心中已默默铭记。日后,但凡有人问及此二字,无论试我多少次,我皆能准确无误地指出。”此即意味着,我在婴儿时期,便已对文字有了最初的感知与记忆。 成语“不识之无”正是源于这段佳话,原本指的是连“之”与“无”这样的基本字都不认识,后来则用以形容一个人不识字或文化水平极低。此成语在流传过程中,也被称作“仅识之无”、“略识之无”等,用以形容学识浅薄之人。

# 近义词

略知皮毛
略知一二
才疏学浅
仅识之无
粗识之无

# 反义词

学富五车
博学多才

# 同义异形

粗识之无
不识之无
仅识之无

# 出处

仆始生六七月时,乳母抱弄于书屏下。有指“无”字、“之”字示仆者,仆虽口未能言,心已默识。后有问此二字者,虽百十其试,而指之不差。

唐白居易《与元九书》

# 引证

1、最可笑的,还有一班市侩,不过略识之无,因为艳羡那些斗方名士,要跟着他学,出了钱叫人代作了来,也送去登报。

近代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九回

2、“略识之无而已。别的不敢说。”木兰觉得宝芬是存心谦虚。

现代林语堂《京华烟云》三十三章

3、任管理人员及术科教练等工作的助教们,却多半是弁目训练班一类出身,略识之无的老粗,学生难免有些瞧不起他们。

当代唐德刚《李宗仁回忆录》第三章

4、[我]准备把日本侵华的无数事件……编成一册《漫画日本侵华史》,照《护生画集》的办法,以最廉价广销各地,使略识之无的中国人都能了解,使未受教育的文盲也能看懂。

现代丰子恺《缘缘堂随笔·秋》

5、略识之无便目存,生平未上学堂门。

清赵翼《瓯北诗钞·绝句二·题岫云女史双清阁诗本五首(其四)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