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祥驿站成语大全 探索中华文化瑰宝,学习精妙成语,传承千年智慧

您当前的位置: 成语大全 >  成语“蚌鹬相持”详细解释

蚌鹬相持 【bàng yù xiāng chí】朗读

褒贬中性 结构主谓 组合abcd

# 基本释义

今义:后以“蚌鹬相持”比喻双方相争,两败俱伤,徒使第三者得利。

蚌:一种软体动物,两片黑褐色的椭圆形介壳可以开闭。
鹬:鸟名。水鸟。有多种。羽毛多为灰、黄、褐等色。天将雨即鸣,古人以为能知天时。
相持:两方坚持对立,互不相让。

# 例句

1、在商业谈判中,双方陷入了蚌鹬相持的僵局,都不愿意做出让步,导致另外一家公司最终拿到合同。

# 成语故事

战国时期赵国准备攻打燕国,燕王派苏代去赵国游说赵王不要战争,讲述一只河蚌在岸上夹住一只鹬鸟的长嘴,双方争执不让,最后被一个渔翁轻易擒住。如果燕赵发生战争,秦国就像渔翁那样轻易吞并燕赵。赵王只好放弃战争的打算。

# 近义词

鹬蚌相争
鹬蚌相持,渔人得利
鹬蚌相持
渔人之利

# 反义词

相辅相成

# 同义异形

鹬蚌相持
渔人之利

# 出处

今者臣来,过易水,蚌方出曝,而鹬啄其肉,蚌合而钳其喙。鹬曰:“今日不雨,明日不雨,即有死蚌。”蚌亦谓鹬曰:“今日不出,明日不出,即有死鹬。”两者不肯相舍,渔者得而并禽之。

汉刘向《战国策·燕策二》

# 引证

1、天方厌羌,内难屡起,权臣擅事,蚌鹬相持。

宋秦观《边防中》

2、万一有隙可乘,如蚌鹬相持,只为渔者之利耳!

元佚名《秦并六国平话》卷中

3、天堑犹艰限臭夷,江边蚌鹬久相持。

宋刘克庄《后村全集· 三一书事十首》

4、司马懿虽不敢战而长于守,孔明纵不死,蚌鹬相持,何年破贼?

清魏源《魏源集·元史大理传叙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