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:称赞、奖励好人好事,憎恶、惩罚坏人坏事。形容人区别善恶,爱憎分明。
夫尚贤使能,赏有功,罚有罪,非独一人为之也。彼先王之道也,一人之本也,善善恶恶之应也,治必由之,古今一也。
战国荀子《荀子·强国》
1、处大位者,举其巨节,蔑诸细行,垂范当代,彰示后人,然后书之,垂于不朽,善善恶恶,不可以诬,故称一字则至当焉,举一事则至明焉。
唐张仲方《驳赠司徒李吉甫谥议》
2、夫司隶者,刺举不法,善善恶恶,非得颛之也。
东汉班固《汉书》
3、玄德起床密听之,闻其人(徐庶)答曰:“久闻刘景升(表)善善恶恶,特往谒之。及至相见,徒有虚名,盖善善而不能用,恶恶而不能去者也。
元末明初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三五
4、夫《春秋》,上明三王之道,下辨人事之纪,别嫌疑,明是非,定犹豫,善善恶恶,贤贤贱不肖,存亡国,继绝世,补敝起废,王道之大者也。
西汉司马迁《史记·太史公自序》
5、余读元升(晁端中)书盖岩事,知君子之用心,善善恶恶,所以风天下耶!
宋张表臣《珊瑚钩诗话》三
6、世之惜季木者,以谓意气太盛,肺肠太热,善善恶恶,或溢而为加膝坠渊,以贻小人口实。
清钱谦益《牧斋初学集·六六·王季木墓表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