望梅止渴 【wàng méi zhǐ kě】
褒贬贬义
结构兼语
组合abcd
# 基本释义
基本:口渴时想到就可吃到梅子,流出口水,就不渴了。
比喻: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或以想象来满足愿望。
今义:后用“望梅止渴”比喻用空想或空话等来安慰自己。
# 例句
1、在炎热的夏日里,我们渴望得到一丝清凉,但眼前只有茫茫的沙漠,只好用“望梅止渴”的方式安慰自己,想象着前方有一片绿洲。
2、运动员在长跑比赛中感到口渴难耐,但想到终点线后的清凉饮料,他们便用“望梅止渴”的方式鼓励自己继续前行。
# 成语故事
“望梅止渴”比喻人们用虚假的现象,满足实际的欲望。
此典出自《世说新语·假谲》:“魏武行役,失汲道,军皆渴,乃令曰:‘前有大梅林,饶子,甘酸可以解渴。’士卒闻之,口皆出水,乘此得及前源。”
三国时刘备被吕布抢走徐州,又攻占了小沛,逼得走投无路,只好跑到许昌去投靠曹操。有一天,曹操叫武将许褚请刘备到丞相府去,一见面便拉住他的手说:“我刚才看见后园里树梢上的梅子已经青熟,忽然想起了去年征伐张肃时行军的路上,由于没有水喝,将士们都口渴难忍,当时我想出了一个计策:举起马鞭子指着前面骗他们说:‘前面有个大梅林,树上的梅子又酸又甜,可以解渴。’将士听到这话,想起梅子的酸味,禁不住垂涎欲滴,于是再不感觉渴了,不久就走到了有水的地方。今天园里有这样好的青梅,实在应该赏玩一番,所以特地请你来园里喝酒。”
# 出处
魏武行役失汲道,军皆渴,乃令曰:“前有大梅林,饶子,甘酸可以解渴。”士卒闻之,口皆出水,乘此得及前源。
南朝宋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假谲》
# 引证
1、吴人多谓梅子为“曹公”,以其尝望梅止渴也。
宋沈括《梦溪笔谈·讥谑》
2、离索之感,人孰无之?此间歌妓杨玉,颇饶雅致,且作望梅止渴何如?
明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卷十七
3、一家吃穿,等着做官,这官是望梅止渴的。
清李绿园《歧路灯》八十五回
4、望梅止渴、画饼充饥的年代早已过去,人们要听的是真话。
现代巴金《随想录》八十三
5、虽然他相信黄河北岸还会继续派船接运开封绅民,但听了黄澍的答话,总觉得像是望梅止渴。
现代姚雪垠《李自成》三卷五十七章
6、却那里得这银子来! 只好望梅止渴,画饼充饥。
明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十五
7、骗谁呀?你是在那里望梅止渴。
现代茅盾《路》七
8、若是携得歌妓家中去,便是袖得春风马上归,司狱司蹬弩劳神力,望梅止渴,画饼充饥。
元杜仁杰《耍孩儿·喻情》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