繁文末节 【fán wén mò jié】
褒贬贬义
结构联合
组合abcd
# 基本释义
基本:过分繁琐的仪式和礼节。
比喻:比喻琐碎多余的事情。
繁:繁多;复杂(跟“简”相对)。
文:规定、仪式。
末:不是根本的、主要的事物(跟“本”相对)。
节:礼节。
# 例句
1、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,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实效,而不是陷入繁文末节的纠缠中。
# 成语故事
在唐朝时期,皇帝对祭祖和祭天活动极为重视,这些礼节仪式复杂而庄重,需要专人进行精确指导。因此,当时的皇帝慧眼识才,任命学识渊博、技艺精湛的王永为太常博士,赋予他教授诸生祭祀、参拜礼节的重任。
王永不负众望,他凭借深厚的学识和精湛的技艺,为朝廷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精通礼仪的学子。在他的指导下,皇家的祭祀仪式更加庄重神圣,展现了唐朝的繁荣与辉煌。
唐朝大臣元稹在代皇帝所拟的诏命《授王永太常博士制》中,对王永的任命和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。他写道:“朕明年将举行盛大的南郊祭祀,谒拜清宫,朝拜太庙,面对繁文缛礼,朕心中仍感懵然。幸有王永博士,学识渊博,技艺精湛,能为朕指导礼仪,使朕得以心安。特封王永为太常博士,望其继续为朝廷培养更多精通礼仪的才俊,共同维护皇家的尊严与荣耀。”
# 出处
议者必又曰:“省去繁文末节,则一岁可以再郊。”
宋苏轼《上圆丘合祭六议》
# 引证
1、故世之繁文末节圣人之所以穷神知化者也。
宋陈亮《经书发题·礼记》
2、臣愚故谓合祭不可复,亲祀不可废,但当斟酌时宜,省去繁文末节,则亲祀之礼无不可为,已于前状论之矣。
宋曾肇《上哲宗皇帝乞分祭》
3、往来之礼尚矣,然事有不及,又当以情恕之,不拘繁文末节而求备焉,所为君子之交也。
元谢应芳《与高彦述书》
4、为国以礼之礼,却不只是繁文末节。
南宋朱熹《朱子语类》卷四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