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祥驿站成语大全 探索中华文化瑰宝,学习精妙成语,传承千年智慧

您当前的位置: 成语大全 >  成语“繁文缛节”详细解释

繁文缛节 【fán wén rù jié】朗读

褒贬贬义 结构并列 组合abcd

# 基本释义

基本:烦琐而不必要的礼仪礼节。

比喻:也比喻琐碎多余的事项。

繁:复杂。
文: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。
缛:繁密的彩饰。
节:竹子或草木茎分枝长叶的部分。

# 易错

“缛”,读作“rù”,不能读作“rǔ”。
“缛”,不能写作“褥”。

# 例句

1、现代人事事讲求效率,传统的繁文缛节大多已被革除殆尽了。
2、家里老一辈的人非常注意公开场合上的繁文缛节,认为这是一种该有的礼貌。

# 成语故事

在唐朝时期,皇帝对祭祖和祭天的仪式极为重视。这些仪式充满了庄重和神圣,礼节繁复且要求精确,因此,皇帝特别任命了王永为太常博士,专门负责指导这些仪式的进行。王永学识渊博,技艺高超,他负责教导朝廷中的学子们如何正确地参与这些祭祀活动,如何行参拜之礼。在王永的悉心指导下,朝廷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精通礼仪的学子,他们使得皇家的祭祀仪式更加庄重、神圣。这一切的努力,都使得唐朝的祭祀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提升。然而,即便是皇帝本人,面对这些繁复的礼节也感到有些困惑。唐朝的大臣元稹在代皇帝所拟的诏命《授王永太常博士制》中这样写道:“我明年将要在南郊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,我将谒见清宫,朝拜太庙。面对这繁多的礼节和仪式,我内心感到有些迷茫。”后来,“繁文缛节”这个成语就广为流传,用来形容那些过分繁琐的仪式或礼节。这个成语也用来比喻那些琐碎多余的事项,或者是那些过于复杂的程序。人们也常常用“末节繁文”或“繁文末节”等词语来表达类似的意思。

# 近义词

附赘悬疣
虚文缛节
繁文末节
繁文缛礼

# 反义词

删繁就简
因陋就简

# 同义异形

繁文缛节
繁文缛礼
繁文末节

# 出处

宗庙之礼,莫盛于始盥之时。盖精诚蕴于内,而威仪肃于外。孔子于既灌之后不欲观者,盖繁文缛节,容有伪焉,有不足观者矣。

宋李光《读易详说·卷四·坤下巽上》

# 引证

1、古者制礼足以佐实喻意而已,繁文缛节非所尚也。

明薛应旂《薛子庸语·神农》

2、官盛从丰供,繁文缛节,逐奔世态而以教养为迂儒。世道可为伤心矣!

明吕坤《呻吟语摘·卷下·世运》

3、饮宴之礼,无论中西都有一套繁文缛节。我们现行的礼节之最令人厌烦的莫过于敬酒。

现代梁实秋《雅舍小品·礼貌》

4、今天,他不便说什么。文化是文化,文化里含有许多许多不必要的繁文缛节,不必由他去维持,也不必由他破坏。

现代老舍《四世同堂》

5、春秋礼坏乐崩,必有繁文缛节增饰已侈者,故夫子以先进正之,而于奢侈文质三致意焉。

清袁枚《答李穆堂先生问三札书》

6、不知道南宋比现今如何,但对外敌,却明明已经称臣,惟独在国内特多繁文缛节以及唠叨的碎话。

现代鲁迅《坟·看镜有感》

7、便是因为繁文缛节,条目太多,所以往往不能自圆其说。

现代梁启超《教育应用的道德公准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