量入制出 【liàng rù zhì chū】
褒贬中性
组合abcd
# 基本释义
基本:根据收入的多少来定开支的限度。
量:计量。
入:收入;收益。
制:控制。
出:支出。
# 例句
1、在管理个人财务时,我始终坚持量入制出的原则,确保每月的支出不超过收入,以保持财务稳定。
2、政府应该采取量入制出的财政政策,根据国家的财政收入来制定公共开支计划,避免过度财政赤字。
# 成语故事
公元227年,曹睿继位,称魏明帝。明帝生性残暴,生活奢侈,他大肆挥霍,建造宏伟的宫殿,甚至霸占了大片农田,将其变为鹿苑,这使得百姓长期服劳役,致使农田荒芜,国库空虚。大臣卫觊对此深感忧虑,他上疏明帝,直言不讳地指出,当前天下尚未统一,战争的尘埃未落定,大片土地无人居住,百姓生活艰难。如果陛下再不重视这些问题,国家将走向衰败,再也无法复兴。卫觊在奏章的最后写道:“当今之务,宜君臣上下,并用筹策,计较府库,量入为出。”意思是:当前最紧迫的任务,就是君臣齐心协力,精打细算,根据国库的实际收入来合理规划支出。奏章中的成语“量入为出”的意思是根据收入的多少来决定支出的额度,也作“量入制出”。
# 出处
五谷皆入,然后制国用,……以三十年之通制国用,量入以为出。
西汉戴圣《礼记·王制》
# 引证
1、当今之务,宜君臣上下,并用筹策,计较府库,量入为出。
西晋陈寿《三国志·魏书·卫觊传》
2、量入制出的财政原则。
当代唐庆增《中国经济思想史》
3、守富必须量入制出,小心勤俭。
明东鲁古狂生《醉醒石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