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祥驿站成语大全 探索中华文化瑰宝,学习精妙成语,传承千年智慧

您当前的位置: 成语大全 >  成语“耳濡目染”详细解释

耳濡目染 【ěr rú mù rǎn】朗读

褒贬中性 结构并列 组合abcd

# 基本释义

基本:耳朵经常听到,眼睛经常看到,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。

耳:耳朵。
濡:沾湿。
目:眼睛。
染:沾染。

# 易错

“濡”不可写作“儒”。

# 例句

1、从小在书香门第长大,他耳濡目染,对诗词歌赋有着浓厚的兴趣。
2、在时尚达人姨母的影响下,我耳濡目染,现在对时尚穿搭也有了自己的见解。
3、每天听老爸哼着小曲,我耳濡目染,现在也能随口哼出几段来

# 成语故事

在《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》中,韩愈简述了房启的一生和为人。房启在政治上附王叔文,因而由容州刺史贬为虔州长史,死于元和七年,他出身于仕族,先祖房融,武后时任正谏大宰,祖父房琯任玄宗、肃宗两朝宰相,所以他从小就受到仕族的熏陶。一言一行,都严守典训。他有良好的家庭教养,因为耳经常听到、眼经常看到为官之道,所以他没有经过专门学习、训练,也能做好官职之内的事。

# 近义词

耳闻目睹
耳熟能详
潜移默化

# 反义词

置若罔闻
充耳不闻

# 同义异形

目擩耳染
耳染目濡
耳习目染
目染耳濡
目濡耳染
耳熏目染

# 出处

目濡耳染,不学以能。

唐韩愈《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》

# 引证

1、这大约因为常与大人在一起,没有小朋友之故,耳濡目染,知道的事就多起来。

现代鲁迅《书信集·致母亲》

2、女工织纴之事,耳濡目染,有若天成。

宋宋祁《景文集·六O南阳郡君李氏墓志铭》

3、信知师道之有益于人,如王谢家子弟,耳濡目染,气质随改。

宋魏了翁《鹤山文集·七二·知嘉定府宋君墓志铭》

4、诗书礼乐之传,风气民俗之厚,旁求博采,耳濡目染,庶几有得焉。

明释妙声《送顾秀才远游序》

5、而李氏百年之间,科名蝉连,衣冠都雅。其子弟耳濡目染,无不自泽于学者。

清汪琬《袭紫楼文集序》

6、这二十年来,我跟乡亲们朝夕相处,劳动在一起,生活在一起,每日言来语去,耳濡目染,说话用词儿,发生了变化。

当代刘绍棠《乡土与创作——〈蛾眉〉题外》

7、这道理,“耳濡目染,熟能生巧”几个字,就尽够说出个中道理。

当代秦牧《艺海拾贝·蒙古马的雕塑》

8、她完全没有读过书,但她单凭耳濡目染,也认得一些字,而且能够暗诵好些唐诗。

现代郭沫若《少年时代·我的童年》

9、耳濡目染,以陷溺其良心而不自知。

宋朱熹《己丑与汪尚书书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