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非物是 【rén fēi wù shì】
褒贬中性
结构联合
组合abcd
人:指人类,这里指特定的人或人们。
非:不是,改变。
物:指物品、景物。
是:如此,依旧。
# 例句
1、故地重游,他感叹人非物是,旧友已不在,但那棵老槐树依旧茂盛。
2、战争过后,她回到了故乡,发现一切都已人非物是,心中充满了哀伤。
3、多年后他再次踏入母校,发现许多东西都已改变,但那座图书馆依旧矗立,让人感慨人非物是。
# 成语故事
李清照乃宋代闻名遐迩之女词人。靖康之变后,她与夫君赵明诚南逃避难。至宋高宗绍兴五年,赵明诚不幸辞世,彼时李清照痛失挚爱伴侣,且颠沛流离,孤苦无依,遂创作《武陵春》一词以抒怀。词中描绘:“风歇尘香花落尽,日高懒起对花容。周遭依旧人事非,欲诉衷肠泪满眶。”其意大抵为:风静尘埃中犹带残花香,花朵却已尽数凋零。时至正午,我慵懒无力,无心妆扮。周遭景象依旧,人事却已全然不同,欲要诉说心中悲苦,话音未落,泪水已夺眶而出。成语“物是人非”便源自此词,常用来表达对旧日友人的深切怀念或是对世事变迁的哀婉感伤,亦有“人非物是”之说。
# 引证
1、刘郎老矣,倦入繁华地。触目愈伤情,念陈迹、人非物是。
宋吴礼之《蓦山溪·感旧》
2、蓬莱院月悴花憔,昭阳殿人非物是。
清洪昇《长生殿·寄情》
3、人非物是,半晌鸾肠易断,宝勒空回。
宋贺铸《雨中花·回首扬州》
4、眼底朱甍画栋,往往人非物是,蟋蟀自鸣秋。
宋吴潜《水调歌头·再用前韵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