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义:原指由于规格相同,关起门来造成的车子,用起来也能合辙。
今义:现比喻不管客观实际,只凭主观办事。
古语所谓“闭门造车,出门合辙”,盖言其法之同也。
宋朱熹《〈四书〉或问》卷五
1、问:“如何是闭门造车?”师曰:“活计无一物。”曰:“如何是出门合辙?”师曰:“坐地进长安。”
宋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》卷十七
2、自以为闭门造车,出而合辙,而门外之辙与其所造之车,果相合否?
清严复《救亡决论》
3、夫事不师古宜今,而欲有为,譬之闭门造车,未见其合,志曷可废乎!
宋郑兴裔《忠肃集·合肥志序》
4、顾心独好诗,日夜苦吟,以自快其蕴而已,闭门造车,宁当有意击毂狭斜道哉!
明王世懋《徐仪父诗集序》
5、胡编乱造,难道就算好记者?如果坐家里也可以闭门造车,我就不必到桂林去这一趟了!
现代王火《战争和人》(三)卷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