信而有征 【xìn ér yǒu zhēng】
褒贬褒义
结构紧缩
组合abcd
# 基本释义
基本:诚实而可以凭信;确凿而有证据。
比喻:比喻确实可信而且有凭有据。
信:真实。
而:而且,表示进一层。
有:存在。
征:验证。
# 例句
1、他提出的理论观点信而有征,经过多次实验验证,得到了广泛的认可。
2、这位历史学家的著作信而有征,每一段历史都经过精心考证,让人信服。
3、她的承诺信而有征,因为她总是言出必行,从不食言。
# 成语故事
公元前534年在晋国魏榆这个地方,出了一件怪事,据说石头会说话。晋国君主听到这个消息,就问师旷:“石头怎么能说话呢!”师旷回答说:石头并不会说话,大概是一个精灵依附石头说话的。要不是这样,那就是当地群众误传出来的。不过我听到这种说法:做的事情不是时候,那就使民众怨恨,发出怨言。这里,本来不能说话的东西也就说起话来了。现在大造宫室,民力耗伤得很厉害,连性命都难保。石头说话,不是合乎情理的事吗?叔向听了,说:师旷的话,确是君子的话啊。话说得有根有据,所以能使我们远离祸害。小人之言则不同,说过头的话,没有证据,如果听信了,祸害也就殃及己身了。
# 出处
君子之言,信而有征,故怨远于其身。
春秋左丘明《左传·昭公八年》
# 引证
1、积善余庆,信而有征。
唐杨炯《从弟去盈墓志铭》
2、引据时事,当必信而有征。
清叶名澧《桥西杂记·元遗山诗注》
3、称多则吾岂敢,言拙信而有征。
晋潘岳《闲居赋》
4、若仆所闻,华而不实;先生之言,信而有征。
汉张衡《东京赋》
5、然则愁怨之事,何由上闻;煦育之恩,何由下布?典籍所戒,信而有征,一亏圣猷,实可深惜。
唐陆贽《均节赋税恤百姓六条》之六
6、予雅知刘君其言必信而有征也,是为序。
明刘基《送海宁张知州满任去官序》
7、他治史严谨,考证精湛,信而有征,不囿成见。
当代吴泽《王国维全集·前言》
8、今叙篆文,合以古籀,博采通人,至于小大,信而有征,稽撰其说。
汉许慎《说文解字·序》
9、(光表答赵邕日)向、邕(指刘向、蔡邕)并博达之士,考物验事,信而有证,诚可畏也。
北朝北齐魏收《魏书·崔光传》六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