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祥驿站成语大全 探索中华文化瑰宝,学习精妙成语,传承千年智慧

您当前的位置: 成语大全 >  成语“绝长补短”详细解释

绝长补短 【jué cháng bǔ duǎn】朗读

褒贬中性 结构连动 组合abcd

# 基本释义

基本:从长的地方截取一部分接补在短的地方。

比喻:比喻用长处补短处。

古义:本指计量国土纵广而言。

绝:截断。
长:长的。
补:补充。
短:短的。

# 例句

1、在这个团队中,大家各有所长,通过绝长补短的方式,共同完成了艰巨的任务。

# 成语故事

战国时期,滕文公身为太子时曾出使楚国,途中经过宋国,并与孟子会面,聆听了孟子关于人性本善的深刻论述。自楚国归来后,滕文公再次拜访孟子于宋国。孟子问他是否对自己的观点有所疑虑。滕文公回应道:“世间真理永恒不变。正如勇士成对齐景公所言:‘他为男子,我亦男子,有何可惧?’孔子的高足颜渊也曾说:‘舜为人,我亦为人,有志向者皆可成舜。’公明仪亦提到:‘文王乃吾师,周公吾所信赖。’由此观之,滕国若能吸取他国之长,弥补自身之短,即便地域狭小,方圆不过五十里,但只要施行仁政,仍可治理得井井有条。”这段话中的“吸取他国之长,弥补自身之短”,后来演变成常用的成语“取长补短”,意味着我们应学习他人的长处,以弥补自己的短处,从而实现自我进步和完善。

# 近义词

裒多益寡
截长补短
取长补短

# 反义词

不思进取
故步自封

# 同义异形

绝长继短
绝长续短

# 出处

今滕,绝长补短,将五十里也,犹可以为善国。

战国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

# 引证

1、山阴、会稽两县口数以约六县之数,则山阴、会稽丁口半于诸暨、嵊县,而比新昌、萧山相去不远,绝长补短,两县当六县四分之一。

宋朱熹《奏救荒事宜状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