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祥驿站成语大全 探索中华文化瑰宝,学习精妙成语,传承千年智慧

您当前的位置: 成语大全 >  成语“截长补短”详细解释

截长补短 【jié cháng bǔ duǎn】朗读

褒贬中性 结构连动 组合abcd

# 基本释义

基本:原作[绝长续短],从长的地方截取一部分接补在短的地方。

比喻:比喻取有余以补不足,或用长处来弥补短处。

截长:指截取长处。
补短:补其不足。

# 例句

1、老师教导我们在学习时,要善于"截长补短",把每个科目的优势结合起来,弥补自己的不足,这样才能在学业上取得更好的成绩。

# 成语故事

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里写到:“今滕绝长补短,将五十里也,犹可以为善国。”故事意思大致是:在战国时期,滕文公做太子的时候曾出使楚国。在途经宋国时,他曾有幸与孟子相见,并听闻了孟子关于人性本善的见解。太子从楚国归来再次在宋国拜访孟子时。孟子问他:“您对我所说的是有疑问吗?”他接着说:“世间的真理唯一不变。勇士成曾对齐景公说:‘他是男子,我也是男子,我为什么要惧怕他呢?’孔子最得意的弟子颜渊也曾说:‘舜是人,我也是人,有志者皆可如舜。’公明仪曾言:‘文王是我的老师,周公是我信赖的人。’如今滕国若能取长补短,即使国土狭小,边际不过五十里,只要施行仁政,依然可以治理成为一个很好的国家。”这段话中的“绝长补短”,后来演化成了我们常用的成语“取长补短”。这个成语寓意告诉我们应该学习他人的优点,弥补自身的不足,以此来自我提升和完善,也作“截长补短”、“取人之长,补己之短”等。

# 近义词

断长续短
取长补短
裁长补短
绝长补短
裒多益寡
绝长继短
折长补短
绝长续短
扬长避短
集思广益

# 反义词

将错就错

# 同义异形

绝长补短
裁长补短

# 出处

今滕绝长补短,将五十里也,犹可以为善国。

战国孟子等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

# 引证

1、旧城堙废之余,截长补短,可得十之五,为工约二万余工,为缗约五千余缗,而城可成矣。

宋度正《条奏便民五事》

2、粗疏、浮浅、散乱是他们的通病,第一类里却多简单、明了、匀整的东西,所以是好。这里我们应该截长补短。

现代朱自清《民众文学的讨论》

3、回视旅顺口,俨然葫芦底也,口狭底宽,截长补短,计将百里许。

明陈仁锡《纪城南关旅顺》

4、道里本有参差,截长补短,庶免此盈彼绌,致有偏枯。

清乔光烈《延鄜赈米各半分运议》

5、否定共同美感,就势必要破坏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化(包括文艺在内)的两大基本政策:一是对传统的文化遗产的批判继承,一是对世界各民族的文化的交流借鉴、截长补短。

现代朱光潜《谈美书简》六

6、又召在京军官于上清宫,平日防城得功者如内族按出虎、大和儿、刘伯纲等皆随召而出,截长补短假借而用,得百余人。

元脱脱等《金史·白撒传》

7、以四洲海陆截长补短计之,亚西亚东西可七千英里,南北可五千三百英里。

近代康有为《大同书》辛部第一章

8、今日人材,须是得个有见识又有度量人,便容受得今日人材;将来截长补短使。

《朱子语类》卷一〇八

9、然李近体足自名家,杜诸绝殊寡人彀。截长补短,盖亦相当。

明胡应麟《诗薮·近体上》

10、何况外国是真有本领的人,遇着自己国里没有的学问,无不虚心采访,想收截长补短的效力呢。

清王浚卿《冷眼观》一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