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祥驿站成语大全 探索中华文化瑰宝,学习精妙成语,传承千年智慧

您当前的位置: 成语大全 >  成语“庐山面目”详细解释

庐山面目 【lú shān miàn mù】朗读

褒贬中性 结构偏正 组合abcd

# 基本释义

基本:庐山的真正样子。

比喻:比喻事物的真相或本来面目。

庐山:山名,在江西省九江市南。
面目:比喻事物呈现的景象、状态。

# 例句

1、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和研究,他终于揭开了这个项目的庐山面目,原来它背后隐藏着如此复杂的原理和机制。

# 成语故事

庐山因周武王时期高人匡俗结庐而居而得名,它三面临江,山势十分雄伟,山清水秀,风景奇丽。它临江靠水,山上烟雾缥缈,人们很难看清它的真实面貌。苏轼写《题西林壁》:“横看成岭侧成峰,远近高低各不同。不识庐山真面目,只缘身在此山中。”。

# 近义词

本来面目
庐山真面
庐山真面目

# 同义异形

庐山真面

# 出处

不为庐山面目真,不因诗酒自由身。高情未落龙眠笔,元是羲皇向上人。

元魏初《刘汉卿莲社图》诗

# 引证

1、苟非自作聪明,即欲省其铅槧,致令庐山面目,渐失其真。

清段雪亭《〈聊斋志异〉遗稿例言》

2、隔水看山,看阁,看石麓,看松峡上松,庐山面目,反于山外得之。

明张岱《陶庵梦忆·八·花阁》

3、涂抹删改,非复庐山面目。

清奚又溥《徐霞客游记序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