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义:原形容舞蹈时举手顿足,动作威武猛烈。象征太公望辅佐武王伐纣时勇往直前的意志。
今义:后多用来比喻精神奋发,意气昂扬。
夫乐者,象成者也。总干而山立,武王之事也;发扬蹈厉,太公之志也。
西汉戴圣《礼记·乐记》
1、优游国域决行藏,搅海翻江惊天地。发扬蹈厉,功名万里。
清吴璿《飞龙全传》第五十五回
2、设遇名笔,必有以发扬蹈厉之者。
南宋刘克庄《城山三先生祠记》
3、于是中国之俗,阶级尽扫……人人皆可奋志青云,发扬蹈厉,无阶级之害。
清末康有为《大同书》丙部
4、发扬蹈厉,威而不残也。舞乱皆坐,四海咸安也。
唐魏征等《隋书·音乐志下》
5、澹乎冲和而不至乎寂寞,郁乎忧思而不堕乎凄断,发扬蹈厉而无所陵犯,委曲条畅而无所流佚。
元虞集《琅然亭记》
6、发扬蹈厉之志,以成从简尚功之俗。
明刘基《春秋明经·齐侯袭莒》
7、思想学术发扬蹈厉了几百年,有点疲倦了,自然移到休息时代。
近代梁启超《评胡适之中国哲学史大纲》
8、人不能容此嵚崎磊落之身,天尚与之发扬蹈厉之精神。
清黄遵宪《西乡星歌》
9、人既发扬踔厉矣,则邦国亦以兴起。
现代鲁迅《坟·文化偏至论》
10、凡王师之所以克获都邑,元老之所以发扬蹈厉,公必居其先偏而当其勍剧。
唐权德舆《故朔方河中…… 道碑铭序》
11、安静和平之福,用以宅心;发扬蹈厉之功,期于得士。
南宋陈亮《陈亮集·一八·皇帝正谢表》
12、伊尹将则将,相则相,浑然无迹可言;至若老吕,以鹰扬称,以发扬蹈励称,未免露出将才气象,此老吕不及老伊处也。
明唐顺之《寄赵浚谷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