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祥驿站成语大全 探索中华文化瑰宝,学习精妙成语,传承千年智慧

您当前的位置: 成语大全 >  成语“发扬蹈厉”详细解释

发扬蹈厉 【fā yáng dǎo lì】朗读

褒贬褒义 结构联合 组合abcd

# 基本释义

古义:原形容舞蹈时举手顿足,动作威武猛烈。象征太公望辅佐武王伐纣时勇往直前的意志。

今义:后多用来比喻精神奋发,意气昂扬。

发扬:奋发,这里指舞蹈时手足齐动。
蹈:跳。
厉:猛烈。

# 易错

“蹈”不可写作“踏”或“倒”。
“厉”不可写作“励”。

# 例句

1、运动员们在赛场上发扬蹈厉,全力以赴地拼搏,展现出了超凡的实力。
2、面对挑战,他发扬蹈厉,毫不畏惧,最终成功克服了困难。

# 成语故事

传说周初有个人,姓姜名尚,又名望,字子牙,号飞熊。早年曾修炼于昆仑山玉虑洞,后奉其师元始天尊之命下山,曾隐居于番溪,垂钓渭水。八十岁时为周文王访得,拜为相,辅武王伐纣。他多谋善断,富于政治策略,知人善用。进军途中,约法数章,纪律严明,严禁欺凌百姓,取人财物。率师由西岐起兵,经过长期艰苦斗争,终于灭纣兴周。后来,人们创制了一种《武》乐,来象征太公辅佐武王伐纣时勇往直前的意志。这种《武》乐的舞蹈动作具有猛烈威武的特点。舞蹈时,要求精神奋发,手足齐动,踏地猛烈。

# 近义词

踔厉风发
意气风发
奋发蹈厉
发扬踔厉
发扬蹈励

# 反义词

无精打采
萎靡不振
暮气沉沉
委靡不振

# 同义异形

发扬踔厉
蹈厉发扬
蹈厉奋发

# 出处

夫乐者,象成者也。总干而山立,武王之事也;发扬蹈厉,太公之志也。

西汉戴圣《礼记·乐记》

# 引证

1、优游国域决行藏,搅海翻江惊天地。发扬蹈厉,功名万里。

清吴璿《飞龙全传》第五十五回

2、设遇名笔,必有以发扬蹈厉之者。

南宋刘克庄《城山三先生祠记》

3、于是中国之俗,阶级尽扫……人人皆可奋志青云,发扬蹈厉,无阶级之害。

清末康有为《大同书》丙部

4、发扬蹈厉,威而不残也。舞乱皆坐,四海咸安也。

唐魏征等《隋书·音乐志下》

5、澹乎冲和而不至乎寂寞,郁乎忧思而不堕乎凄断,发扬蹈厉而无所陵犯,委曲条畅而无所流佚。

元虞集《琅然亭记》

6、发扬蹈厉之志,以成从简尚功之俗。

明刘基《春秋明经·齐侯袭莒》

7、思想学术发扬蹈厉了几百年,有点疲倦了,自然移到休息时代。

近代梁启超《评胡适之中国哲学史大纲》

8、人不能容此嵚崎磊落之身,天尚与之发扬蹈厉之精神。

清黄遵宪《西乡星歌》

9、人既发扬踔厉矣,则邦国亦以兴起。

现代鲁迅《坟·文化偏至论》

10、凡王师之所以克获都邑,元老之所以发扬蹈厉,公必居其先偏而当其勍剧。

唐权德舆《故朔方河中…… 道碑铭序》

11、安静和平之福,用以宅心;发扬蹈厉之功,期于得士。

南宋陈亮《陈亮集·一八·皇帝正谢表》

12、伊尹将则将,相则相,浑然无迹可言;至若老吕,以鹰扬称,以发扬蹈励称,未免露出将才气象,此老吕不及老伊处也。

明唐顺之《寄赵浚谷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