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祥驿站成语大全 探索中华文化瑰宝,学习精妙成语,传承千年智慧

您当前的位置: 成语大全 >  成语“有眼不识泰山”详细解释

有眼不识泰山 【yǒu yǎn bù shí tài shān】朗读

褒贬褒义 结构紧缩复句 组合复句式成语

# 基本释义

基本:指虽有眼睛,却不认识泰山。

比喻:比喻见识浅陋,认不出地位高或本领大的人就在自己眼前。

今义:后用“有眼不识泰山”比喻见识不广,认不出眼前的有地位、有本领的人。

有:存在。
眼:人和动物的视觉器官。
不:副词。
识:知道,认得,能辨别。
泰山:山名,五岳之一,在山东泰安北。

# 提示

含讽刺意;常用作向他人道歉时的客套话。

# 例句

1、我真是有眼不识泰山,不知道这位老先生就是著名的书法家张先生。
2、你们如果有眼不识泰山,硬要把头往石头上撞,那么你们的下场一定是头破血流。
3、人民有一句俗语说:“有眼不识泰山”。

# 成语故事

唐代道士徐灵府在《文子·九守》中,以目与耳的局限为例,提出了感官认知的局限性。他写道,当我们用眼睛去洞察细微的秋毫之末时,往往就会忽略那震耳欲聋的雷霆之声;同样,当我们用耳朵去分辨金玉之音的细微差别时,也会错过那巍峨壮观的泰山之形。后人根据这一典故,创造了“有眼不识泰山”这一成语,用来形容一个人因为自身的局限或偏见,而无法识别或欣赏就在眼前的卓越或重要的人物或事物。这个成语提醒我们要保持开阔的视野,避免因为自己的狭隘而错过真正的价值。

# 近义词

有眼无珠
视而不见
有眼无瞳
不识泰山

# 反义词

火眼金睛
慧眼识金
独具慧眼

# 引证

1、我在家时,只知道他会做诗词小品,却原有这等大学问,真是有眼不识泰山了。

近代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二〇回

2、我真是有眼不识泰山了。难怪得,我总觉得,你不像个帮人的人啦。

现代郭沫若《高渐离》第二幕

3、夫目察秋毫之末者,耳不听雷霆之声;耳调金玉之声者,目不见太山之形。

唐文子《文子·九守》

4、[净]我是谁?[末]有眼不识泰山。

宋无名氏《张协状元》八出

5、马周晓得此情,再三请他相见。达奚拜倒在地,口称:“有眼不识泰山,望乞恕罪。”

明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卷五

6、那女子笑逐颜开,忙喝从人解缚,拥至正中交椅上坐定,纳头便拜,道:“贱妾有眼不识泰山,冒犯文爷,万死莫赎。”

清夏敬渠《野叟曝言》四六回

7、众人一听,如同开云见天,兴奋的一下把老武拥在当中,二先生拉着老武激动地说:“好恩人哩!呃,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呀!”

近现代马烽、西戎等《吕梁英雄传》一〇回

8、师父如此高强,必是个教头,小儿“有眼不识泰山。”

元末明初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二回

9、黄胖姑道:你这人好不明白!到如今你拿他当古董铺老板看待,真正“有眼不识泰山”了!

清李伯元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二五回

10、静听不闻雷霆之声,熟视不睹泰山之形。

晋刘伶《酒德颂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