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祥驿站成语大全 探索中华文化瑰宝,学习精妙成语,传承千年智慧

您当前的位置: 成语大全 >  成语“买椟还珠”详细解释

买椟还珠 【mǎi dú huán zhū】朗读

褒贬中性 结构连动 组合abcd

# 基本释义

基本:楚国人到郑国去卖珍珠,把珍珠装在匣子里,匣子装饰得很华贵。郑国人就买下匣子,把珍珠退还了。

比喻:比喻没有眼光,不识货,取舍不当。次要的东西比主要的还要好。

买:钱换东西,与“卖”相对。
椟:木匣子。
还:退还。
珠:珍珠。

# 提示

含嘲讽意。

# 例句

1、他购买了一幅名画,却只看中了画框,把画本身退回给卖家,真是买椟还珠,令人哭笑不得。
2、有些人过于注重形式而忽略了内容,这种行为就像买椟还珠,本末倒置。

# 成语故事

楚国有个商人,到郑国去卖珍珠。他用名贵的木料做了一个很好看的盒子, 盒子上面不仅刻着精美的图案,还用玫瑰、翡翠和珠玉装饰,显得光彩夺目,十分美观。商人还用桂椒等香料把盒子熏了一下, 使人在近处可以闻到扑鼻的香味。等到这一切准备妥当,商人就把珍珠放进盒子里,拿到市场上去卖。有个郑人买了他的盒子,却把珍珠还给了他。

# 近义词

舍本逐末
本末倒置
反裘负薪

# 反义词

去粗取精
去芜存菁
取精用宏

# 同义异形

还珠买椟

# 出处

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,为木兰之柜,薰以桂椒,缀以珠玉,饰以玫瑰,辑以羽翠,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。此可谓善卖椟矣,未可谓善鬻珠也。

战国末期韩非《韩非子・外储说左上》

# 引证

1、不善读书者,昧菁英而矜糟粕。买椟还珠,虽多奚益?改用白话,决无此病。

清裘廷梁《论白话为维新之本》

2、今《公羊》《穀梁》二传殆绝,习《左氏》者皆遗经存传,谈其事迹,玩其文彩,如览史籍,不复知有《春秋》微旨。呜呼!买椟还珠,岂足怪哉!

唐陆淳《春秋集传纂例》卷一

3、然郑人买椟还珠,珠固在,庸何伤?

清朱彝尊《跋李紫筼画卷》

4、若读者仅能鉴赏那些琐碎纤巧的技术,而不能体察到作者心灵的幽深绵邈,这真是买椟还珠,十分可惜的事。

当代俞平伯《读〈毁灭〉》

5、以是之故,往往将其最精妙之谈删去,而留其平易切实者……几于买椟还珠矣。

近代梁启超《节本明儒学案·例言》

6、当然,以我浅陋的眼光,恐怕买椟还珠,没有什么好报告,不过我说过,只得尽我的心力。

现代邹韬奋《萍踪寄语·开端》

7、《公羊通义》虽有荜路蓝缕之功,不无买椟还珠之憾。

清皮锡瑞《经学通论·春秋》

8、今之治经者亦众矣,然而买椟还珠之蔽,人人皆是。

宋程颐《河南程氏文集·遗文·与方元寀手帖》《二程集》

9、楚珠鬻郑,为薰桂之椟,郑人买椟而还珠。若文浮于理,末胜其本,则秦女楚珠,复在于兹矣。

南朝梁刘勰《文心雕龙·议对》

10、师玉田(张炎)不师秦七(秦观),所以不能深厚……师玉田而不师其沉郁,是买椟还珠也。

清陈廷焯《白雨斋词话》三

11、甚者置经不问,顾取三传之说可喜者诵之是所谓买椟还珠者也。

宋范浚《春秋论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