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祥驿站成语大全 探索中华文化瑰宝,学习精妙成语,传承千年智慧

您当前的位置: 成语大全 >  成语“矫枉过中”详细解释

矫枉过中 【jiǎo wǎng guò zhōng】朗读

褒贬贬义 结构补充 组合abcd

# 基本释义

基本:矫正弯的东西超过限度,结果又弯向另一方。

比喻:比喻纠正错误超过了应有的限度。

矫枉:矫正弯曲。比喻纠正偏邪。
过中:超过适当的限度。

# 例句

1、在纠正某个社会现象或问题时,我们有时可能会因为过于急切或方法不当,而导致“矫枉过中”的现象。

# 成语故事

公元前十一世纪,周武王灭商,鉴于夏商灭亡的教训,大封诸侯,以为这样亲贤俱封,周王朝基业就可稳定。因诸侯之间利害关系, 常常你争我夺, 连年征战, 周王朝日渐衰落, 到周赧王时, 周王朝名存实亡。位居关中的秦国, 地势险要, 在各国混战中它受影响较小, 经过多年改革, 国富兵强, 于公元前221年统一了中国。秦始皇废除了诸侯分封制, 将天下分为三十六郡, 以加强中央集权, 巩固统一。但秦朝的残暴专制统治, 激化了地主与农民的矛盾,爆发了陈胜、吴广等农民大起义。秦王朝被刘邦领导的起义军所灭, 建立了汉朝。汉初, 刘邦认为秦朝所以灭亡, 是由于没有分封诸侯, 造成处境孤立。他恢复了封建制, 于是剖裂疆土, 大封功臣。因封的异姓王纷纷叛乱, 刘邦又改封同姓王。这些王国大的跨州兼郡, 有城市数十座, 宫室百官制度同中央一样。这些同姓诸侯王, 仗着与皇帝同宗,骄横跋扈, 为所欲为, 小的荒淫违法, 大的就觊觎皇帝。汉文帝时有济北、淮南二王谋反景帝斋时吴楚七国之乱, 武帝时有衡山王等谋逆。这说明汉初恢复封建制, 矫枉过正, 同样造成严重后果。

# 近义词

矫枉过当
矫枉过直
矫枉过正

# 同义异形

矫枉过正
矫枉过直
矫枉过当
枉矫过激

# 出处

矫枉过中,斯害也已。

唐张说《吊陈司马书》

# 引证

1、他有更张,随事谏止,不少循默。然无矫枉过中之失,故能不亟不徐,进退有道,在元祐诸臣中,身名俱全,亦难矣哉!

元脱脱等《宋史·王存孙固等传论》

2、汉惩秦馀,非刘不王,矫枉过中,尾大股强。

宋晁补之《鸡肋集·六O·代尚书侍郎两制祭魏王文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