仰之弥高 【yǎng zhī mí gāo】
褒贬中性
结构紧缩
组合abcd
# 基本释义
基本:愈仰望愈觉得其崇高。表示极其敬仰之意。
比喻:比喻学问渊博,令人佩服。
仰:旧时公文用语。上行文中用在“请、祈、恳”等字之前,表示恭敬。
之:人称代词。虚用,无所指。
弥:遍;满。
高:从下向上距离大;离地面远。
# 例句
1、当我抬头仰望那座巍峨的山峰时,只觉仰之弥高,仿佛它直通云霄,挑战着我的勇气和毅力。
# 成语故事
在《论语·子罕》中,颜渊深深感叹说:“每当我抬头仰望夫子的学问和德行时,总是感觉它们越来越高深,仿佛永无止境;而当我努力钻研时,又发现它们越钻研越显得坚实无比,难以完全理解。有时候我觉得它就在前方,触手可及,但转眼间又感觉它仿佛在我身后,难以捉摸。夫子总是那么善于引导我们,他用广博的文献典籍来充实我们的知识,用严谨的礼节来规范我们的行为,使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欲罢不能,仿佛有无穷无尽的动力,直到耗尽我们所有的精力。”
后来,人们常常用“仰之弥高”这个成语来形容一个人的学问或品德极为深厚,令人无比钦佩,感到自己无论如何努力都难以企及。
# 出处
颜渊喟然叹曰:“仰之弥高,钻之弥坚,瞻之在前,忽焉在后,夫子循循然诱人。博我以文,约我以礼,欲罢不能,既竭吾才,如有所立卓尔,未由也已。”
春秋孔子等《论语·子罕》
# 引证
1、正是在对生活、理论和自我的多重批判中,理论才不会成为仰之弥高的僵化教条,才会实现无愧于时代的伟大创新。
当代任平《当代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》
2、这种笔法固如步步登高而“仰之弥高”,亦如行之既远而“瞻之弥遥”;要之,则如潮浪之推进,于汹涌澎湃中恢宏自见。
当代张希清《范仲淹研究文集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