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如泰山 【ān rú tài shān】
褒贬褒义
结构主谓
组合abcd
# 基本释义
基本:形容象泰山一样稳固,不可动摇。
安:平静,稳定。
如:像,同。
泰山:山名,五岳之一,在山东泰安北。
# 例句
1、尽管市场上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,但这家公司的财务状况安如泰山,让投资者们倍感安心。
2、在这场风暴中,他的信念安如泰山,毫不动摇。
3、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,他冷静应对,表现得安如泰山,让周围的人都感到钦佩。
# 成语故事
西汉初年,汉高祖刘邦分封了一些同姓诸侯王。当时分封这些诸侯王的本意,是为了让他们辅翼皇室,想用血缘关系作为政治支柱,来加强西汉王朝的统治。然而,分封在当时已成为一种落后的政治制度,最终的结果只能适得其反。诸侯王拥有大块的地盘,又有征收赋税、铸造钱币和任免相、太傅、中尉以下官吏的权力,加之他们都是皇帝的子孙或近亲,因此恃亲骄横,贪得无厌。分封,还使一些诸侯王的势力一天天增长起来。他们的野心逐步膨胀,这对中央政权构成了严重的威胁。在分封的诸侯王中,刘邦的侄子刘濞被封为吴王。他“招天下亡命、冶铜铸钱”,占城五十多个,并且宣布吴国不收农民的赋税,引诱西汉政府直辖区的农民到吴国去。在势力和野心越来越大的情况下,吴王刘濞打算谋反了。这时,刘濞手下的一个郎中(官名)枚乘上书劝阻。书中说:你(想谋反)的想法十分危险,难于上天;然而改变想法则易于反掌,安于泰山。可是刘濞不听枚乘的劝告,于是枚乘便投奔了梁孝王。
# 出处
变所欲为,易于反掌,安于泰山。
汉枚乘《上书谏吴王》
# 引证
1、安如泰山,福喜屡臻。
汉焦赣《易林·坤之中孚》
2、巽有一计,可使荆襄之民,安如泰山,又可保全主公名爵。
元末明初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四〇回
3、但羁身虎口,总未必安如泰山,归寓以后,满腹踌躇。
近代蔡东藩、许廑父《民国演义》第五一回
4、自此以后,希真镇守三寨,端的安如泰山,稳如磐石,威振山东,无人敢敌。
清俞万春《荡寇志》九五回
5、文泽远坐在紫色的高背椅上,抱胸后仰,仍然是一副安如泰山的姿态。
当代徐贵祥《历史的天空》一六章
6、孔明曰:“亮虽居虎口,安如泰山。”
元末明初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四五回
7、张家口被占领的当天下午,蒋介石即下令召集他的反动的国民大会,似乎他的反动统治从此可以安如泰山了。
现代毛泽东《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》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