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若泰山 【ān ruò tài shān】
褒贬褒义
结构主谓
组合abcd
安:安全,平安,跟“危”相对。
若:如同,像。
泰山:山名,五岳中的东岳,在山东省中部。
# 例句
1、他面对困难时总是镇定自若,安若泰山,仿佛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。
# 成语故事
淮阴人氏枚乘曾在汉景帝时期担任吴王刘濞的郎中。当时刘濞对汉景帝刘启怀有不满,暗中与楚王、赵王等人密谋反叛。枚乘对此深感不妥,于是上书劝谏。谏书中有一句:“能听忠臣之言,百举必脱。必若所欲为,危于累卵,难于上天;变所欲为,易于反掌,安于泰山。”大意是:若能听取忠臣之言,百祸皆可避免。若执意按照您的想法行事,那将如同在危如累卵之上行走,难如登天;若能改变初衷,那将比翻掌还要容易,像泰山一样安稳。成语“安于泰山”由此诞生,用于形容事物极其稳固、牢靠,不可动摇。该成语也被称作“安如泰山”、“安若泰山”等。
# 出处
自谓安若泰山,算无遗策。
唐李大师、李延寿《南史·梁纪下论》
# 引证
1、夜宿丈人之馆,安若泰山。
宋周密《齐东野语》卷十七
2、人安若泰山,蓟北断右胁。
唐彭定求《全唐诗》
3、至广厦大堂,虽震风疾雷,顿撼天地,而安若泰山。
北宋施彦执《北窗炙》
4、娘娘可诈为有娠,待十月满足,内橐物产以瞒朝臣。妹今孕满欲产,权住宫中。倘若生男,娘娘认为己子而抚养之,将来主器,有何不可?然后扬太子遹之短而害之,则贾氏三族安若泰山也。
明杨尔增《两晋秘史》
5、安若泰山,固如磐石。水怪潜形,冯夷敛迹。
清吴庆坻《蕉廊脞录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