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:本为唐代谚语,言唐武后时张易之兄弟当权,李氏王室大权旁落。
今义:后用来比喻一方在实际上占了便宜,而另一方则徒负虚名。也用来比喻由于误会而当事一方置身事外,非当事一方反代为受过。
天后时,谣言曰:“张公吃酒李公醉。”张公者,斥易之兄弟也;李公者,言李氏大盛也。
唐张鷟《朝野佥载》卷一
1、唐武后时,有“张公吃酒李公醉”之谣。
宋钱希言《戏瑕》卷三
2、郭朏有才学而轻脱。夜出,为醉人所诬。太守诘问。朏笑曰:“张公吃酒李公醉者,朏是也。”
南宋曾慥《类说》卷四七引宋 范正敏《遁斋闲览》
3、亚登第,人皆贺其舅,亚有诗云:“张公吃酒李公醉,自古人言信有之。”
宋韦居安《梅磵诗话》卷上
4、曲中唱曰:张公吃酒李公颠,盛六生儿郑九怜。
唐孙棨《北里志·张住住》
5、(陈亚)幼孤,育于舅家。舅姓李,为医工,人呼为“衙推”。亚登第,人皆贺其舅。亚有诗云:“张公吃酒李公醉,自古人言信有之。陈亚今年新及第,满城人贺李衙推。”
元韦居安《梅硐诗话》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