骑虎难下 【qí hǔ nán xià】
褒贬贬义
结构连动
组合abcd
# 基本释义
基本:骑在老虎背上就很难再下来。
比喻:比喻事情进行到中途,迫于形势,欲罢不能,只好干到底。
骑:两腿跨坐(在牲口或自行车等上面)。
虎:哺乳动物,头大而圆,毛黄色,有黑色横纹。听觉和嗅觉都很敏锐,性凶猛,力气大,善游泳,不善爬树,夜里出来捕食鸟兽。通称老虎。
难:使感到困难。
下:下去。
# 例句
1、他在项目中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,现在却面临失败的风险,真是骑虎难下啊。
2、当初他轻率地答应了对方的条件,现在发现这是个陷阱,想要退出却骑虎难下。
# 成语故事
在东晋成帝时期,苏峻发动叛乱,京城一度陷入动荡,局势岌岌可危。陶侃被推举为联盟的首领,他与温峤等人联手,决心前往京城剿灭叛军。然而,他们的行动屡遭挫折,温峤的军队面临粮草短缺的困境。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,陶侃开始考虑撤军。但温峤坚定地说:“自古以来,胜利的关键在于人心的凝聚。现在,天子身陷敌手,国家命运悬于一线,这正是我们为国家挺身而出的时刻。眼下的形势,已使我们无法后退,就如同骑在猛兽背上,难以轻易下来。”陶侃听后深感认同,决定继续领导众人,最终他们成功平定了苏峻的叛乱。
原文中“骑虎之势,可得下乎”这句话,后来逐渐演化为成语“骑虎难下”,用以形容在事情遇到困难时,由于形势所迫而无法轻易中止,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。这个成语也常被表达为“骑虎之势”或“势成骑虎”等。
# 出处
今之事势,义无旋踵,骑猛兽安可中下哉?
唐房玄龄等《晋书·温峤传》
# 引证
1、恐骑虎难下,骇鹿走险,一击不效,别有阴谋。
清张廷玉等《明史·何士晋传》
2、明宗武夫,岂能知此,方外怵于元行钦之奏其文,内惑于石敬瑭、安重诲等之劝其反,势当骑虎难下之时,不得不为挺鹿走险之计。
清赵翼《廿二史劄记·二一·薛史书法回护处》
3、韦杰非敢作乱,实因一时愤激,骑虎难下,日望招安。
清夏敬渠《野叟曝言》一百回
4、目前由于李侔和红娘子一起破城劫狱,已经使他处于骑虎难下的局面,非反不可。
现代姚雪垠《李自成》二卷三十八章
5、都成了骑虎难下之势,我们只有硬着头皮干到那里就是那里了!
现代茅盾《子夜》十
6、惧死之念深,将铤而走险,骑虎难下。
清张廷玉等《明史·袁化中传》
7、光义定谋,举宅共知,独瞒一太祖,待其黄袍加身,骑虎难下,亦犹唐太宗以宫妃侍寝逼父以不得不然之势也。
清夏敬渠《野叟曝言》七四回
8、我早就想过,又要办那些厂,又要做公债,我们这点儿资本不够周转。两样中间,只好挑定一样来干。然而为难的是现在两样都弄成骑虎难下。
现代茅盾《子夜》一二
9、你在书子中劝我们悬崖勒马,歧路回车,全是空话。事到如今,已经是骑虎难下了。
现代姚雪垠《李自成》四卷六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