势如破竹 【shì rú pò zhú】
褒贬褒义
结构主谓
组合abcd
# 基本释义
基本:形势就象劈竹子,头上几节破开以后,下面各节顺着刀势就分开了。
今义:后比喻作战或工作节节胜利,毫无阻碍。
势:气势,威力。
如:像;如同。
破竹:劈竹子时劈开头上几节,就可顺着刀势直劈到底。
# 例句
1、我军势如破竹地攻下了敌军多个要塞。
2、依此方针,首战若能胜利,后阵必将势如破竹。
# 成语故事
杜预是西晋的著名将领和有名的学者。他曾经担任镇南大将军,都督荆州诸军事,由于灭吴有功,被封为当阳县侯。他善于谋略策划,被称为“杜武库”。他撰写过《春秋左氏经传集解》、《春秋释例》、《春秋长历》等。其中《集解》是《左传》注解流传至今的最早的一种,收入《十三经注疏》中。
三国末期,蜀国被魏国消灭,魏国被司马炎夺去帝位,改称晋朝,自立为晋武帝。杜预坚持要出兵灭吴,他给晋武帝司马炎写了一道奏章。杜预的意思和司马炎的想法是相似的,于是,司马炎不顾其他大臣的反对,决心伐吴。
公元280年,杜预奉命率领几路大军进攻吴国。杜预仅仅用了十来天的时间,就攻占了长江上游许多城镇,沅、湘两江以南一带的州郡,也都纷纷投降。吴军都督孙歆等高级文武官员二百多人也有的被俘,有的被杀。
杜预想趁此有利时机,出兵彻底灭掉吴国。可是有人却认为,吴国是个历史悠久,实力雄厚的大国,很难把它一下子灭掉,何况时值夏季,雨水很多,河流泛滥,交通不便,气候炎热,疫病容易流行,还不如暂时停止进兵,等到冬季进攻也为时不晚。杜预不同意这种意见,他坚定地说:“从前,燕国的乐毅凭借济西一战,就攻占了强大的齐国。当前我方士气旺盛,趁此大好时机攻打吴国,就好像用刀破竹子,劈破几节以后,余下的便可迎刃而解,不用再费多大气力。”
于是杜预坚定按照自己的意见挥军作战。凡是他的军队所到之处,敌人全都投降了。不久,晋军攻占了建业,吴主孙皓投降。西晋终于统一了全国。杜预立下了汗马功劳,晋武帝封他为当阳县侯。杜预认为天下虽安,忘战必危,于是依旧勤于军备,兴修水利,他也受到当时人们的称赞。
# 出处
遂使侯景被吾甲而寇王城,驱我入而围天阙,势如破竹,易若转圜。
南朝陈何之元《梁典总论》
# 引证
1、我本来一路势如破竹,可恨前锋无能,使我不能大获全胜。
当代蒋合森《风萧萧》
2、建国军势如破竹,一路打到吉安,方忽变卦反水。
当代陶菊隐《记者生活三十年》第二章
3、今兵威已振,譬如破竹,数节之后,皆迎刃而解
唐房玄龄等《晋书·杜预传》
4、况贼帅奔亡,众心方恐,今乘高击下,势如破竹矣。
宋薛居正等《旧五代史·唐书·庄宗纪二》
5、若据文芸哥哥之意,先破易的为佳:盖四关破他两关,先挫动他的锐气,那两关就势如破竹了。
清李汝珍《镜花缘》九六回
6、但是,这方面的杜统帅不是庸碌无能的人,他是著名善于用兵的,大约见得到这一层,总有方法抵挡得住。也许就此反守为攻,势如破竹,直捣那方面的巢穴呢。
现代叶圣陶《潘先生在难中》
7、帝未决,使人谕指于弘肇,曰:“兵已及此,势如破竹,可进不可退。”
北宋司马光《资治通鉴·后汉高祖天福十二年》
8、上万农民拿起武器,势如破竹,不管潘一豹有多大力量,也抵挡不住了。
当代陈登科《赤龙与丹凤》第一部九
9、其后以之取燕,以之拔齐,势如破竹,皆迎刃而解者,又悉资于降虏广武君之策。
宋王楸《野客丛书·一〇·韩信之幸》
10、学五古诗……当先从陶、谢入手…再泛览诸家,势如破竹矣。
清延君寿《老生常谈》
11、关胜等众,乘势长驱,势如破竹,又克大谷县。
元末明初施耐庵《水浒全传》第九十九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