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:楚国人丢失弓,拾到的仍是楚国人。
比喻:比喻失去的利益并没有外流。
龙闻楚王张繁弱之弓,载忘归之矢,以射蛟、兕于云梦之圃,而丧其弓。左右请求之,王曰:“止。楚王遣弓,楚人得之,又何求乎?”
先秦公孙龙《公孙龙子·迹府》
1、为仆计者,将沉珠于渊耶?将买其椟而还其珠耶?仰将视作走盘之珠,仍使楚弓楚得耶?
清袁枚《寄庆树斋少宰》
2、一张弓,原是她刻不可离的东西……这个东西送上门来,楚弓楚得,岂有再容它已来复去的理?
近代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十七回
3、息耗太重,如果是商款,楚弓楚得,倒还罢了。洋人赚了我们重利,还要多方挑剔,实在不甘。
现代高阳《红顶商人胡雪岩》第四章
4、喜楚得楚弓,免被傍人笑。
明苏复《金印记·金钗典卖》
5、荆人遗之,荆人得之,又何索焉。
战国吕不韦等《吕氏春秋·孟春纪·贵公》
6、楚共王出猎而遗其弓,左右请求之。共王曰:“止!楚人失弓,楚人得之,又何求焉?”
汉刘向《说苑·至公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