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:指名分不正或名与实不相符合,说话或做事就缺乏依据,不合理。
今义:后用来指名分不正或名与实不相符合,说话或做事就缺乏依据,不能顺理成章。
名不正,则言不顺;言不顺,则事不成。
春秋孔子等《论语·子路》
1、帝曰:“夫名不正,言不顺,则礼乐不可兴。今欲断诸北语,一从正音。”
北宋司马光《资治通鉴·齐明帝建武二年》
2、窃见皇长子每遇趋朝,用东宫仪卫,及至丹墀,还列诸王班。况已除侍臣,而今未定其礼,可谓名不正,言不顺矣。
元无名氏《金史·张行信传》
3、今天下之书院祠祀,十之八九皆守之以僧,名不正,言不顺,莫此为甚。
清刘献廷《广阳杂记》卷二
4、这书信中将李自成称为大顺国王,我大清兵去剿灭流贼,就显得名不正,言不顺。
现代姚雪垠《李自成》八卷四章
5、诸公诸婆知道,我在棉纺织同业工会并无一官半职,名不正,言不顺,师出无名。
现代周而复《上海的早晨》第四部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