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祥驿站成语大全 探索中华文化瑰宝,学习精妙成语,传承千年智慧

您当前的位置: 成语大全 >  成语“食不甘味”详细解释

食不甘味 【shí bù gān wèi】朗读

褒贬中性 结构述补 组合abcd

# 基本释义

基本:吃东西时感觉不到味道美好。形容心事重重,忧虑不安。

食:吃,进食。
不:无,没有。
甘味:觉得味道美好。

# 提示

含感叹意。

# 例句

1、自从接到那封家书后,他整日食不甘味,心中满是对家人安危的忧虑。
2、临近考试,她压力倍增,连平日里最爱的美食也食不甘味,心里只想着如何复习应对考试。

# 成语故事

战国时期,纵横策士苏秦向楚威王进言,指出秦国长期怀有鲸吞六国之志,若楚国选择与秦行“连横”之策,非但不能遏制秦国的侵略步伐,反将被迫割地求和,丧失主动;反之,若楚国引领各国结成“合纵”联盟,共同抵御强秦,则能使诸国心悦诚服,听从楚国的领导。楚威王听后深以为然,他感慨道:“寡人日夜难安,寝食不宁,心绪如风中旌旗,飘荡不定,无所依归。今闻先生有安邦定国之策,欲一统天下,使诸侯安宁,挽危国于既倒,寡人愿倾全国之力,遵先生之谋。”此言表达了他内心的焦虑与决心,对苏秦的提议给予了全力支持。 随后,楚国联合赵国等五国,形成了强大的抗秦联盟,有效遏制了秦国的扩张势头,使其一段时间内不敢轻易挑衅六国。 此后,“食不甘味”这一成语逐渐在民间传开,用以描绘人因心中忧虑重重或忙于事务而食之无味的状态,形象地表达了内心的煎熬与不安。此外,该成语还有“食不终味”、“食不知味”等变体,均传达了相似的情感与意境。

# 近义词

寝食难安
食不下咽
寝食不安

# 反义词

津津有味

# 同义异形

食不终味
食不遑味
食不知味

# 出处

今也,寡人一城围,食不甘味,卧不便席,今应侯亡地而言不忧,此其情也?

汉刘向《战国策·秦策三》

# 引证

1、苟战而捷,则一举而空胡庭,岂不快吾所欲;若其不捷,则重辱社稷,以资外侮……此臣所以食不甘味而寝不安席也。

宋叶绍翁《四朝闻见录·张史和战异议》

2、猛见许多瓦屑堆儿,方才回省,洒泪出城归家,镇日食不甘味,寝不安席。

清天花才子《快心编二集》五回

3、这番悠悠之论,把林家这房当家老头子害得食不甘味、寝不安席者,足有几个月。

现代李劼人《大波》二部三章

4、晋献公欲伐虞,宫之奇存焉,为之寝不安席,食不甘味,而不敢加兵焉。

西汉刘安《淮南子·泰族训》

5、唉!为涪陵民众闹事,弄得我食不甘味,坐不暖席……

当代鄢国培《漩流》第二一章

6、日日夜夜都是沉沦在悲哀里面,我寝不安席,食不甘味。

现代郭沫若《蔡文姬》第四幕

7、(吴王)下令曰:“寡人已知将军能用兵矣。寡人非此二姬,食不甘味,愿勿斩也。”

西汉司马迁《史记·孙子吴起传》六五

8、(公)行年九十有八,以开元中薨于私第。闻之遐迩,无不怀崩心之感,朝廷惨怛,听政不怡;群寮痛惜,食不甘味。识与不识,并怀惋嗟。

唐徐坚《唐故右骁卫大将军……裴公墓志铭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