食不遑味 【shí bù huáng wèi】
褒贬中性
结构紧缩
组合abcd
# 基本释义
基本:吃东西时感觉不到味道美好。形容心事重重,忧虑不安。
食:吃。
不:表示否定的意义。
遑:闲暇;空闲。
味:味道,滋味,舌头尝东西所得到的感觉。
# 例句
1、他最近工作压力特别大,每天忙得焦头烂额,连吃饭都食不遑味,一心只想尽快完成手头的工作。
# 成语故事
战国时期,纵横家苏秦向楚威王阐述秦国扩张野心,建议楚国选择“合纵”策略与各国联合抗秦,而非“连横”与秦结盟。楚威王深表赞同,表达了对秦国威胁的深切忧虑,并表示愿意将国家托付给苏秦的“合纵”计划。随后,楚、赵等六国联合,成功遏制了秦国的扩张。此后成语“食不甘味”渐渐流传开来,用以形容忧虑不安或操劳忙碌,吃东西不香。该成语也被称作“食不遑味”、“食不知味”等。
# 引证
1、今臣居外,非不厚也,而寝不安席,食不遑味者,伏以二方未克为念。
三国魏曹植《求自试表》
2、寡人卧不安席,食不甘味,心摇摇而悬旌,而无所终薄。
西汉刘向《战国策·楚策一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