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:完全秉公办理,毫不偏心。
君子有大公至正之道,名实足以信后世者,耳目所遇,一以言载之,则遂以不朽于无穷耳。
宋王安石《答韶州张殿丞书》
1、予所以每为此说者,夫岂有他,直以天下自有大公至正之理,而君子当以荡荡平平为心,心苟有偏,则虽善而不得其正。
明高拱《问辨录·论语》
2、古人心事,大公至正,有如白日青天,岂若后世之人,处心积虑,惟为身家子孙计非望之利。
清周召《双桥随笔》卷五
3、来惩办林、邓,表示自己的“大公至正”。
现代范文澜《中国近代史》上册第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