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祥驿站成语大全 探索中华文化瑰宝,学习精妙成语,传承千年智慧

您当前的位置: 成语大全 >  成语“大中至正”详细解释

大中至正 【dà zhōng zhì zhèng】朗读

褒贬中性 结构联合 组合abcd

# 基本释义

基本:极为公正,不偏不倚。

大:大的。
中:中间,当中。
至正:最中正之道。

# 提示

用于为人处世等。

# 例句

1、他在处理公司事务时,始终秉持大中至正的原则,赢得了同事和上级的一致认可。

# 成语故事

在明朝那段纷繁复杂的岁月里,一位杰出的儒者王阳明,因他对心学的独到见解而名扬四海。然而,因朝廷内部的权力斗争,他被放逐至偏远的贵州龙场,那里尚处于未开化的状态。面对这一困境,王阳明并未气馁,反而更加坚定了他对教育的信念。他深入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,并努力向民众传授知识,引导他们向善,因此赢得了当地民众的深深敬仰和喜爱。 正是在这段艰苦的岁月里,王阳明对儒学经典《大学》有了全新的体悟。他领悟到,圣人之道并非遥不可及,它其实根植于每个人的内心深处。过去他曾错误地向外物寻求真理,但如今他明白,真理其实就在每个人的心中。因此,他提出了“心即理”的哲学思想,强调心与理是紧密相连的,人的言行应当与内心的真实想法保持一致。 他的学生们在《传习录》中这样评价他:“人们或许不知道,先生在龙场这蛮荒之地度过了三年艰难时光,但正是在这样的困境中,他静心修炼,达到了圣人所具备的深厚修养和境界。他的思想已经达到了纯粹而完美的境地,完全契合了‘大中至正’的理念。”这句话表达了学生们对王阳明高尚品德和卓越成就的崇敬之情。 随着时间的推移,“大中至正”这个成语逐渐流传开来,成为形容极为公正、不偏不倚的代名词。

# 近义词

不偏不倚
无偏无党
大公至正

# 反义词

自私自利
畸轻畸重
厚此薄彼

# 引证

1、强调了大中至正,其积极的意义就是极为公正,不偏不倚,是治国平天下的重要途径,“惟大中至正之道,可以常行”。

现代徐公喜《宋明理学理治社会研究》

2、不知先生居夷三载,处困养静,精一之功,固已超入圣城,粹然大中至正之归矣。

明王守仁《传习录》上卷

3、虽然台北市政府用路障将“大中至正”牌楼团团围住,拆匾工程还是从7日早上开始了。

当代佚名《人民日报》2007.1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