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知恨晚 【xiāng zhī hèn wǎn】
褒贬中性
结构紧缩
组合abcd
相知:相识。
恨:遗憾。
晚:迟,比规定的或合适的时间靠后。
# 例句
1、友谊是一种十分奇妙的东西,它可能恨相知晚,一辈子白首同归,也可以不堪一击,经不起半点风浪。
# 成语故事
“相知恨晚”原作“恨相知晚”。《史记・卷一○七・魏其武安侯列传》记载西汉时灌夫与魏其侯的友谊。两人不但相处愉快,在官场上也互相倚重,有一方失势时,另一方就帮忙引荐,情同父子。所以“恨相知晚也”,表示两人恨相知太晚。这样深厚的情谊,终致后来个性刚直的灌夫得罪了丞相田蚡,与其家人一起被问斩时,魏其侯想要救他,上书武帝替他说好话,却也受到牵连,被谗言所害,遭来杀身之祸。今则多作“相知恨晚”,表示两人遗憾相知不早。
# 出处
〔窦婴、灌夫〕两人相为引重,共游如父子然。相得欢甚,无厌,恨相知晚也。
西汉司马迁《史记·魏其武安侯列传》
# 引证
1、余始从君,投分犹浅。偕荐南宫,相知恨晚。
明陆粲《祭王履约中丞文》
2、伯楷仁兄,同年侍者,相见虽早,相知恨晚。
清王闿运《致马兵备》
3、伦始以营长诣郡尹鲜于褒,褒见而异之,署为吏。后褒坐事左转高唐令,临去握伦臂诀曰:“恨相知晚。”
南朝宋范晔《后汉书·第五伦传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