面命耳提 【miàn mìng ěr tí】
褒贬褒义
结构联合
组合abcd
# 基本释义
基本:不仅是当面告诉他,而且是提着他的耳朵向他讲。形容长辈教导热心恳切。
面:当面。
命:命令。
耳:耳朵。
提:事物由下往上移。
# 例句
1、天生成你这种亡国奴,我如此面命耳提,仍是这样顽梗不化。
# 成语故事
春秋时期,周朝经历了一场内乱,即武庚之乱。在成功平定这场内乱后,周公决定封赐康叔为卫君,并建立了卫国。在康叔的后代中,有一位名叫姬和的八世孙,他因消灭西戎的功绩而备受赞誉,因此被周平王赐予了更高的爵位,成为了卫国的君主,即卫武公。
卫武公在治理国家时,展现出了非凡的智慧和胸怀。他深知国家兴衰的关键在于人民,因此他广开言路,积极听取群臣和百姓的意见,将这些意见作为施政的重要参考。由于他的明智领导,卫国在春秋初年逐渐崛起,成为了一个强大的国家。
卫武公不仅是一位英明的君主,更是一位慈爱的长者。他深知后代子孙是国家未来的希望,因此对他们寄予了殷切的期望。在一首诗中,他表达了自己对后代子孙的关怀之情:“这些年轻人啊,他们还不懂得如何分辨是非善恶。为了防止他们迷失方向,我不仅要当面告诫他们,还会用手提着他们的耳朵叮嘱,希望他们能永远记住我的教诲。”
这首诗中的“匪面命之,言提其耳”后来被演化成了一个成语,即“耳提面命”。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卫武公对后代子孙的悉心教导和殷切期望,也表达了他对国家和人民深沉的爱。如今,“耳提面命”这个成语已经成为了一个广泛使用的词汇,用来形容长辈或老师对晚辈或学生的殷勤恳切教诲。
# 出处
匪面命之,言提其耳。
西周佚名《诗经·大雅·抑》
# 引证
1、此盖家庭平时不言之教有以启之,非面命耳提之所及也。
宋朱熹《朱文公文集·二六·与陈丞相别纸》
2、词意有未稳处,仰荷明主亲洒奎画,不啻面命耳提。
宋刘克庄《拟撰科诏回奏》
3、愚顿见事极迟,非面命提耳,反复谆悉,不能谕切。幸不惜痛言之也。
宋朱熹《别集·六·与黄商伯书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