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祥驿站成语大全 探索中华文化瑰宝,学习精妙成语,传承千年智慧

您当前的位置: 成语大全 >  成语“投杼之惑”详细解释

投杼之惑 【tóu zhù zhī huò】朗读

褒贬中性 结构偏正 组合abcd

# 基本释义

比喻:比喻没有事实依据的谣言所造成的疑虑。

投杼:抛下织布的梭子。
之:代词。其,他的。
惑:疑惑;怀疑。

# 例句

1、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,谣言和误解很容易让人产生投杼之惑,我们需要学会辨别真伪,保持清醒的头脑。

# 成语故事

春秋时期,鲁国有个与著名思想家曾参同名的人在外犯了重罪,杀了人。一些好事者或者误传消息的人,听闻此事后,急匆匆地跑到曾参的母亲那里,慌张地说:“曾参杀了人!”曾母听后,非常镇定,她深知自己儿子的品性,于是回答道:“我的儿子曾参是不会杀人的。”说完,她继续安心地织着布。然而,没过多久,又有人急匆匆地跑来,脸上带着惊恐的神情,再次误传消息说:“曾参真的杀了人!”这次,曾母开始感到有些不安和害怕。她担心这些不断的谣言会给她儿子带来不好的影响,甚至可能让她陷入危险的境地。因此,她决定采取行动,保护自己和家人。于是,曾母急忙扔下手中的梭子,翻过墙头,逃离了家中。她希望通过这种方式,避免因为误传的消息而给自己和家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危险。

# 近义词

投杼之疑

# 同义异形

投杼之疑

# 引证

1、当是不逞之人,曲为口端之说,遂怀市虎之疑,乃致投杼之惑耳。

唐姚察、姚思廉《梁书·侯景传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