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无长物 【yī wú cháng wù】
褒贬贬义
结构动宾
组合abcd
# 基本释义
基本:除一身之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。
比喻:比喻很穷。
古义:原指生活俭朴。
今义:现形容贫穷。
# 例句
1、在这个繁华的都市里,他住在一个小公寓里,屋内陈设简单,几乎一无长物,但他的内心却充满了满足和宁静,他享受这种简朴的生活方式。
# 成语故事
东晋时期,有一次王恭从会稽归来,王忱前来拜访,看到他坐在一张六尺长的席子上。王忱问:“你能把这张席子送给我吗?”王恭当时没有回答,但王忱离开后,他把自己唯一的席子送给了王忱,自己只能坐在草垫上。王忱得知此事后,非常惊讶:“我本以为你有很多席子,才开口要的。”王恭答:“那是因为你对我的了解不够,我从来不留多余的物品。”
这个故事流传下来,形成了成语“别无长物”,也作“身无长物”、“一无长物”和“更无长物”,寓意除了必需品外,别无他物,用以形容人的生活简朴,不储存多余的物品。
# 出处
吾平生一无长物。
唐房玄龄等《晋书·王恭传》
# 引证
1、吾倒替筱亭做了一句“绿毛龟伏玛瑙泉”。倒是自己一无长物怎好?
清曾朴《孽海花》第二〇回
2、及归治装,琴书之外,一无长物,可谓廉矣。
元王恽《廉平章廉能合复用状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