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:再也没有别的多余的东西。形容非常俭朴或清贫。
今义:后来用“别无长物”,指除了这些之外,再也没有什么东西了。形容因贫困而空无所有或因俭朴而东西极少。
王恭从会稽还,王大看之,见其坐六尺簟,因语恭:“卿东来,故应有此物。可以一领及我。”恭无言,大去后,即举所坐者送之。既无馀席,便坐荐上。后大闻之,甚惊,曰:“吾本谓卿多,故求耳。”对曰:“丈人不悉恭。恭作人无长物。”
南朝宋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德行》
1、何以销烦暑?端居一院中。眼前无长物,窗下有清风。
当代佚名《白居易集·二八·销暑》
2、德夫人走到他屋里看看,原来不过一张炕,一个书桌,一架书而已,别无长物。
清末刘鹗《老残游记续集遗稿》第五回
3、他们除双手外,别无长物,其经济地位和产业工人相似。
现代毛泽东《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》
4、其家乃是个贫人,房内止有一张大几。四下一看,别无长物。
明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三九
5、觇其室中,寒暑只一布帐、一布衾、一藤席、一皮匣为枕,案上唯设笔砚,此外别无长物。
清许奉恩《里乘·剑侠》
6、最下者则肃入客厅,屋内只有桌椅板凳,别无长物,主人着长袍而出,寒暄就座,主客均客气之至。
现代梁实秋《雅舍小品·客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