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:保守秘密,不肯宣布。
1、秘而不露,使权得志,非计之上。
西晋陈寿《三国志·魏志·董昭传》
2、密为[鲁]肃陈三策,肃敬受之,秘而不宣。
西晋陈寿《三国志·吴书·吕蒙传》南朝宋·裴松之注引《江表传》
3、两制知非急务,故忽略拖延,动经年岁。其中时有一两事体大者,亦与小事一例忽之。至于大事,秘而不宣,此尤不便。
北宋欧阳修《论乞令百官议事札子》
4、果然诸君一定要兄弟代递,兄弟原不能不递;但是朋友有忠告之义,愚见所及,安敢秘而不宣——诸君姑且斟酌斟酌,再递何如?
清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五七回
5、人在内心上很少不幸灾乐祸的。有人明白的表示了出来,有人把它藏在心里,秘而不宣。
现代梁实秋《雅舍小品·幸灾乐祸》
6、双玉猛吃一惊,急欲根究细底,转念一想,大约朱五少爷定亲之事秘而不宣,不可造次。
清韩邦庆《海上花列传》第六三回
7、命令刚到,官长尚秘而不宣,到了下午,方始集合官兵讲话,宣布了开赴大沽口警备的命令。
近代冯玉祥《我的生活》第三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