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祥驿站成语大全 探索中华文化瑰宝,学习精妙成语,传承千年智慧

您当前的位置: 成语大全 >  成语“图穷匕见”详细解释

图穷匕见 【tú qióng bǐ xiàn】朗读

褒贬贬义 结构紧缩 组合abcd

# 基本释义

基本:战国时,燕太子丹派荆轲去刺秦王,荆轲以燕督亢地图卷匕首献于秦王,展图将尽,匕首露,轲以匕首刺秦王,不中被杀。

比喻:比喻事情发展到一定时候,终于露出了真相。

图:地图。
穷:达到极点。
匕:匕首。
见:也作“现”,显露。

# 易错

“见”此处不读jiàn。

# 例句

1、在这场谈判的尾声,对方突然提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要求,真是图穷匕见,让我们措手不及。

# 成语故事

这个故事发生在公元前227年,燕国太子丹派刺客荆轲和一个叫秦舞阳的助手,去刺杀秦王,秦王就是秦始皇。荆轲、秦舞阳两人为取得秦王的信任,保证刺杀成功,还带了秦国叛将樊於期的人头和藏着匕首的地图,来到秦国。秦王在咸阳宫接见了燕国的两位使者。于是荆轲捧着装人头的盒子,秦舞阳捧着地图上殿。由于秦王一向怕人行刺,所以规定没有他的命令,任何人上殿都不准带武器。他的卫士虽然允许带武器,但只能站在殿外。荆轲的助手秦舞阳年纪小,没见过这种警卫森严的情景,顿时吓得直哆嗦,连脸色都变了。幸亏荆轲沉着,才没让群臣看出来。荆轲献上督亢地图,秦王喜上眉梢,因为这督亢之地是当时燕国最富的地方。燕国把这么富裕的地方割让给秦国,他能不高兴吗?秦王让荆轲把地图打开。荆轲慢慢地把地图展开,图展尽时,露出一把明晃晃的匕首。秦王顿时大惊失色。荆轲趁机一下子扑上去,左手一把抓住秦王的袖子,右手紧握匕首向秦王刺去。谁知秦王力大惊人,挣脱开了,荆轲只撕下了秦王的半只袖子。秦王想拔剑自卫,但宝剑太长,越急越是拔不出来,只得绕着殿上的柱子来回躲闪,殿前的卫士因为没有命令,谁也不敢上殿。荆轲不顾一切地追着秦王,眼看就要刺着了。正在这时,秦王的御医急中生智,将药箱砸向荆轲,荆轲一愣,秦王趁机拔出宝剑,一剑就砍断了荆轲的左腿。荆轲忍着剧痛,用力将匕首投向秦王,秦王一闪,匕首刺中了铜柱。秦王又惊又恨,举剑向手中已无寸铁的荆轲连砍八剑,最后荆轲被一拥而上的卫士乱刀砍死。太子丹指使荆轲刺杀秦王的事件,引发了秦王提前灭掉燕国的军事行动。第二年,燕国就被秦灭亡了。这个典故,在最早的时候,是属褒义;后来经过演变,成了贬义。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,形迹败露,真相和本意就完全暴露出来。陈毅将军曾在《为苏南摩擦答某君》一诗中,精辟地引用了该典故:投降缘底事,敌伪已图穷。充分揭露了国民党不断制造摩擦的反共用心

# 近义词

暴露无遗
真相毕露
原形毕露
东窗事发
水落石出
本相毕露

# 反义词

匿影藏形
秘而不宣
讳莫如深
扑朔迷离
显而易见

# 同义异形

图穷匕首见

# 出处

荆轲既取图奉之,发图,图穷而匕首见。

汉刘向等《战国策·燕策三》

# 引证

1、既遍思旧法,何者可治今日之天下,何者不可以治今日之天下,抉择既熟,图穷匕见,乃幡然知泰西之法。

近代梁启超《与林迪臣太守书》

2、不意先生乃蓄别抱,图穷匕见,爰所斯言。

现代叶圣陶《一个青年》

3、自弟有革命演说之后,彼之诈伪已无地可藏,图穷而匕首见矣。

近代孙中山《敬告同乡书》

4、已经到了图穷匕见的时候,他不屑再和那低劣的对手罗嗦。

现代罗广斌、杨益言《红岩》第一〇章

5、四万万人天天拿铜钱向外国人荷包里塞,就让你遍地铜山金穴,闹下去也要成个“精打光”,现在已快到图穷匕见的时候了。

近代梁启超《伙冰室文集·四三·国产之保护及奖励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