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:梵语。谓用灵活的方式劝诱各种人信仰佛教。
古义:原是佛教指引人入教的门径。
今义:后转指给予便利。
维摩见柄,盖申方便之门;道安谢归,思远朝廷之事。
唐王勃《广州宝庄严寺舍利塔碑》
1、所以诸佛慈悲,见汝不奈何,开方便门示真实相。我今方便也,汝还会否?
宋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·漳州罗汉桂琛和尚》
2、谁想巡捕老爷大开方便之门,放俺还俗,便成配偶。
明冯惟敏《僧尼共祀》四折
3、定期可快可慢……而且还可以改期延期,此中“方便之门”甚多。
近代邹韬奋《抗战以来·舌战后的“治本办法”》
4、有些律文上就附有例外的规定,替雇主们开着方便之门。
近代邹韬奋《萍踪寄语》一四
5、还有人错把作为装饰的头衔当成发光的钥匙,要求我为他们打开一些方便之门。
现代巴金《随想录》六二
6、故牟尼以无边阐教,诸祖以直指明宗,虽开方便之门,同趣涅槃之一路。
宋王安石《请秀长老疏》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