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祥驿站成语大全 探索中华文化瑰宝,学习精妙成语,传承千年智慧

您当前的位置: 成语大全 >  成语“分道扬镳”详细解释

分道扬镳 【fēn dào yáng biāo】朗读

褒贬贬义 结构连动 组合abcd

# 基本释义

基本:分道而行。才力相当,各有千秋。犹独树一帜,各行其是。

比喻:比喻志趣、目标不同,各走各的。

分:分区划开。
道:路,方向,途径。
扬:簸动,向上播散。
镳:马嚼子两端露出嘴外的部分。

# 易错

“道”不可写作“到”。
“镳”不可写作“标”。

# 例句

1、随着理念的分歧加深,两位曾经并肩作战的商业伙伴最终选择了分道扬镳,各自追求自己的事业梦想。
2、在经历了数次激烈的辩论后,那个政治团体内部出现了严重的分裂,成员们不得不分道扬镳,各自寻找新的政治立场。

# 成语故事

此典出自《北史·魏诸宗室·河间公齐》孝文曰:“洛阳,我之丰、沛,自应分路扬镳。自今以后,可分路而行。”及出,与彪折尺量道,各取其半。   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的时候,元志做洛阳令。元志青年时代读过不少书,学识丰富,并且办事干练,为人强悍。他的父亲曾经救过皇帝的命,所以元志在孝文帝面前,有些自鸣得意。   有一天,元志乘车出门,在路上巧遇朝廷的御史中尉李彪。李彪的官职比元志高,按礼节元志应该给李彪让路,但是元志毫不谦让,双方争执不下,于是两人只好一块来见孝文帝,让孝文帝裁决。   见了孝文帝,李彪说:“我是朝廷上的近臣,哪有洛阳令与我抗衡的道理?”   元志说:“神乡县士,普天之下谁不编户?所有居住在洛阳的人全部都编在我的户籍中,我岂有趋避中尉的道理?”   孝文帝看看他们俩人,由于两个人都是自己的亲近臣僚,不好评判是非,只好说:“洛阳是我们的国都,自然应该分路而行,从今以后,你们还是分开走吧!”   从那以后,元志便与李彪折尺量道,每人占用一半.

# 近义词

各行其是
各奔前程
各奔东西
风流云散

# 反义词

殊途同归
志同道合
相依为命
并驾齐驱

# 同义异形

分路扬镳
扬镳分路

# 出处

高祖曰:“洛阳,我之丰沛,自应分路扬镳;自今以后,可分路而行。”

北朝北齐魏收《魏书·河间公齐传》

# 引证

1、吃了一顿中饭之后,各人穿各人的长衫,和秦、王二人分道扬镳。

清李宝嘉《文明小史》五五回

2、他将一把好的黑洋伞递给童霜威,将另一把黄油布伞给自己用,说:“爸爸,时机紧迫,我们一同出去再分道扬镳吧。”

当代王火《战争和人》(三)卷二

3、彼此依依不舍地拱手作别,从此你东我西,分道扬镳,也许永远不会再见面了。

当代谢友鄞《愰儿红》

4、一方面……要说的话都说了,让他们受着吧!活该!另一方面又有点忐忑不安,心在着慌地跳着。难道当真就这样与他们分道扬镳?

当代莫应丰《将军吟》第一八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