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祥驿站成语大全 探索中华文化瑰宝,学习精妙成语,传承千年智慧

您当前的位置: 成语大全 >  成语“和衷共济”详细解释

和衷共济 【hé zhōng gòng jì】朗读

褒贬褒义 结构偏正 组合abcd

# 基本释义

基本:大家同心渡过江河。

比喻:比喻同心协力,渡过难关。

和:和谐、协调。
衷:内心。
共:共同、一起。
济:渡过、帮助。

# 例句

1、在面对公司的财务危机时,大家齐心协力,和衷共济,共同寻找解决方案。
2、团队成员之间需要相互信任,和衷共济,才能克服各种困难,实现共同的目标。
3、在抗击自然灾害的过程中,全国人民团结一心,和衷共济,共同抵御灾难的侵袭。

# 成语故事

“和衷”一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经典《尚书·皋陶谟》。在这部著作中,掌管刑法的士师皋陶与大禹深入探讨了以德治国的理念。其中,“同寅协恭,和衷哉”这句话,深刻体现了同僚之间应当相互尊重、恭敬相待,以及彼此协助、同心协力、和睦相处的精神。而“共济”一词则源自《国语·鲁语下》。春秋时期,晋国为了复仇,联合诸侯军队攻打秦国。当军队行进至泾水之畔时,面临无人敢渡河的困境。这时,晋大夫叔向向鲁大夫叔孙豹请教对策。叔孙豹巧妙地引用《诗经·匏有苦叶》的诗句,暗示了渡河的可能性。叔向领悟其意,立刻召集负责船只和军务的官员,并解释道:“虽然苦匏不能直接食用,但它可以作为渡河时的浮囊使用。叔孙豹吟诵《匏有苦叶》,意在提醒我们尽快准备渡河。”这两个典故后来相互融合,形成了“和衷共济”这一成语,用以形象地比喻人们应当同心协力,共同面对并克服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。

# 近义词

同舟共济
同心同德
同心协力
戮力同心
同甘共苦
风雨同舟
通力合作
齐心协力
毕力同心

# 反义词

尔虞我诈
分崩离析
各行其是
各自为政
离心离德
钩心斗角
同室操戈
貌合神离

# 出处

夫苦匏不材于人,共济而已。

《国语·鲁语下》

# 引证

1、同寅协恭和衷哉。

《尚书·皋陶谟》

2、在陛下渊衷,以方谕大臣和衷共济,恐宪臣戆直,奏对之际,复生异同。

明陈子龙《论召对内降疏》

3、惟其于仓卒遇事之时,犹能竭力筹维,和衷共济,俾城池仓库,诸获安全。

清林则徐《覆奏保山匪案并无劣员调处片》

4、和衷共济,不亦善乎!

清刘璞《将略要论》

5、遇到国家、社会、学校发生重大事故的时候,大家也真能和衷共济的讨论救济的方法。

现代老舍《赵子曰》第二

6、若要办理得善,头一着先要诸大股东和衷共济,以外的事自然就都好商量了。

近代吴趼人《近十年之怪现状》三回

7、他见了启事便跑到书店里来,谈了些和衷共济的话。

现代郭沫若《学生时代·创造十年》

8、当人情惶惑之时,独倡扎营坚守之计,和衷共济,正论相劘,卒使危疆奠安,诸勋戢睦,不可谓非国栋之功也。

明瞿式耜《请借上供银两疏》

9、今日大势不忧不成。只和衷共济,各勿猜忌,此两言足矣!

清黄世仲《洪秀全演义》一二回

10、大家和衷共济,同甘共苦,奋发图强,只需数年,天下事定可打出眉目。

现代姚雪垠《李自成》二卷四四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