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祥驿站成语大全 探索中华文化瑰宝,学习精妙成语,传承千年智慧

您当前的位置: 成语大全 >  成语“蛛丝马迹”详细解释

蛛丝马迹 【zhū sī mǎ jì】朗读

褒贬中性 结构并列 组合abcd

# 基本释义

基本:蜘蛛的细丝,马蹄的痕迹。

比喻:比喻与事情根源有联系的不明显的线索。

古义:原用来形容地脉如蜘蛛之引丝,如马之留迹。

今义:后来用比喻隐约可寻的线索或迹象。

蛛:蜘蛛。
丝:蜘蛛分泌的细丝。
马:动物,马。
迹:痕迹或印记。

# 例句

1、警方通过仔细分析案发现场的蛛丝马迹,成功锁定了犯罪嫌疑人。
2、侦探们在调查案件时,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,以便找出真相。
3、在这个复杂的案件中,只有细心观察、发现那些不起眼的蛛丝马迹,才能一步步接近真相。

# 成语故事

"蛛丝马迹"这一成语源自古代风水地理学的经典作品《龙经》中的《武曲星》和《破军星》两篇章节。在《武曲星》一篇中,提到“抛梭马迹蛛丝长,梭中自有丝不断”,这里的“蛛丝”是用来比喻地脉的连续不断,而“马迹”则象征着地脉看似断裂但实则相连的微妙变化。同样,在《破军星》一篇中,描述道:“引到平处如蛛丝,欲断不断马迹过,东西隐显梭中丝。”这里进一步强调了地脉在平地时虽不显眼,却如同蛛丝般持续相连。这两段文字共同构成了“蛛丝马迹”这一成语的起源,用以形容那些隐约可见、却又至关重要的线索或痕迹,象征着事物之间难以察觉但又至关重要的联系。此外,这一成语也常被写作“蛛丝虫迹”或“马迹蛛丝”等,表达着相似的含义。

# 近义词

蛛丝虫迹
蛛丝鼠迹
马迹蛛丝
草蛇灰线
虎踪猫迹

# 反义词

千丝万缕
千头万绪
无影无踪
杳无踪迹
踪影全无

# 同义异形

蛛丝虫迹
马迹蛛丝
蛛丝鼠迹

# 出处

引到平处如蛛丝,欲断不断马迹过,东西隐显梭中丝。

唐杨筠松《龙经·统说·破军星七》

# 引证

1、抛梭马迹蛛丝长,梭中自有丝不断。

唐杨筠松《武曲星六》

2、前山依旧碧,闲草经秋绿。时物方宛然,蛛丝一何速。

唐杨巨源《秋日题陈宗儒画亭凄然感旧》卷三三三

3、怜君此去过居延,古塞黄云共渺然。沙阔独行寻马迹,路迷遥指戍楼烟。

唐杨凝《送客往夏州》卷二九〇

4、愈碎愈整,愈繁愈简,态似侧而愈正,势欲断而愈连。草蛇灰线,蛛丝马迹,汉人之妙,难以言传,魏、晋以来,知者鲜矣。

明贺贻孙《诗筏》

5、而此书则又大开通同转假之门,泛滥浩博,几疑天下无字不可通用,而实则殊丝马迹,原原本本,具在古书,学者特未肯究心及此耳。

清王家贲《别雅序》

6、结句有承上意者,须蛛丝马迹乃佳。

清施闰章《蝮斋诗话·近体结句》

7、苍苍莽莽中,自有灰线蛇踪,蛛丝马迹,使人眩其奇变,仍服其警严。

清沈德潜《说诗晬语》卷上

8、我和荷花竭力装出素不相识的样子,但这表演很蹩脚。如若往常,母亲一定会发现什么蛛丝马迹。

当代李健君《姊妹花店》

9、老练的猎手,倒能根据这些杂乱的“蛛丝马迹”,找到兔子的老巢。

当代史庆礼《兔》

10、常言道:“人非横财不富,马无青草不肥。”横财自何处来?没有人事前知道,只能说是逼人而来,说得玄虚一点便是自来处来。不过事后分析,也可找出一些蛛丝马迹,不会没有因缘。

现代梁实秋《雅舍小品·暴发户》

11、如何把鹿子霖的那块慢坡地买到手,倒是得花一点心计。要做到万无一失而且不露蛛丝马迹,就得把前后左右的一切都谋算得十分精当。

当代陈忠实《白鹿原》二章

12、只因为公论和请帖之间看不出蛛丝马迹,所以议论便堂哉皇哉了。

现代鲁迅《华盖集续编·送灶日漫笔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