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:在草中爬行的蛇和用灰画出的线。
比喻:比喻事物留下隐约可寻的线索和迹象。
古义:原为迷信风水的人所指的一种地脉,呈曲折隐晦的现象。
今义:后多借用来比喻文章伏笔所交代的事情含蓄曲折,隐隐约约,变幻离奇。
明·吴嵩注:分水无草蛇灰线、藕断丝连之脉。
唐杨筠松《龙经·上》
1、事则实事,然亦叙得有间架,有曲折……以至草蛇灰线,空谷传声。
清戚蓼生《石头记》一
2、此中草蛇灰线,固有迹象可寻也。
现代鲁迅《关于〈子见南子〉》
3、“次日天晓,时当二月中旬。”有意无意,所谓草蛇灰线之法也。
清金圣叹《贯华堂第五才子书水浒传》第十一回
4、写秋痕,采秋,则更用暗中之明,明中之暗……草蛇灰线,马迹蛛丝,隐于不言,细入无间。
清魏秀仁《花月痕》第五回回评
5、该处市面,极为恐慌,乱机日深,皆由此等草蛇灰线而来。
近代黄远庸《内外之形势》
6、末用“哀乐”二字总束全文,章法有草蛇灰线之妙。
清杨伦《杜诗镜铨·渼陂行》评语
7、构局引丝,有伏有应,有详有约,有案有断。即游戏三昧,实御以《左》《国》龙门家法;而慧心盘肠,蜿纡屈曲,全在筋转脉摇处,别有马迹蛛丝、草蛇灰线之妙。
明韦佩居士《咏怀堂新编燕子笺记序》
8、汉、魏人大抵皆草蛇灰线,神化不测,不令人见。苟寻绎而通之,无不血脉贯注生气,天成如铸。
清方东树《昭昧詹言·一·通论五古·八〇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