奋发图强 【fèn fā tú qiáng】
褒贬褒义
结构连动
组合abcd
奋发:振作,振奋。
图:谋求。
强:力量大;势力大。
# 易错
它与"发愤图强"含义相近,但侧重点有所不同。它侧重在精神状态高昂,而"发愤图强"侧重在一种努力的决心。
# 例句
1、在遭遇失败后,他没有气馁,反而更加奋发图强,誓要重新站起来。
2、青年一代应该奋发图强,努力学习,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# 成语故事
春秋时期,楚国叶邑的大夫沈诸梁对孔子的高尚品质与深邃思想感到好奇,便私下向孔子的得意门生子路探寻。子路因一时难以用言语全面描绘孔子的伟大,故而沉默。孔子知晓此事后,对子路道:“你何不告诉他,我之为人,便是“发愤忘食,乐以忘忧,不知老之将至”?”这不仅是描述了我对学问的执着追求,更是我人生态度的真实写照。
“发愤”一词,在古代常用于描绘人们勤奋钻研、不懈追求知识的状态。而将其与“图强”结合,形成“发愤图强”这一成语,则是在近代对古人精神的一种提炼和升华。清末改革先驱康有为,在上书光绪皇帝,力主进行资产阶级政治改革时,便运用了“发愤图强”这一表述,意在激励国家奋发向前,谋求富强。
“发愤图强”这一成语,现在被广泛应用于表示个人或国家下定决心,振奋精神,努力追求进步与富强的状态。它不仅是对古代先贤精神的传承,更是对当代人们自强不息、砥砺前行的鞭策。同时,这一成语也常被写作“奋发图强”或“发奋图强”,但其核心意义始终不变,都是鼓励人们勇往直前,不断超越自我,实现更高的目标。
# 出处
我祝愿中年一代的科学工作者奋发图强......勇攀世界科学高峰。
现代郭沫若《科学的春天》
# 引证
1、以“只争朝夕”的精神,奋发图强,加速前进。
近代李四光《人类的出现》
2、认识了,理解了往日惨痛的历史,使我们更有决心为今天的好日子奋发图强,为来日的美好河山战斗不止。
现代曹禺《日出》